不做奇迹的旁观者,就做考研参与者
一年半以前,我只是武汉一所不知名的学校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计算机系的学生,英语刚过四级,连专业课也不是太好,更别提学其它东西了。也没什么目标,从没想过将来,更谈不上考研了。
一年半后的今天,我拿到了六级优秀,以406分的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心理所。相信这世上有奇迹,且只做奇迹的参与者,做奇迹的旁观者。
其实是一次感情上的挫折,这种故事相信大家已经听的太多了,再多一个也没什么意义,我只想为有即将或已经踏上这条征途的朋友写下我的经验:这样来分解我的成绩——目的占50%、方法20%、思考20%、勤奋10%。
全部过程中考研的目的是最重要的一环。三个问题你一定要问问自己:我要什么?我有什么?为了得到我要的东西我愿意付出什么?
很多东西那里获得力量,从亲人那里,从爱人那里,从就业压力那里, 从自尊心那里,从对成功和荣誉的追求那里……但我认为没有一种动力比发自心中的对成长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更持久和强烈! 你可能会发现你全力追求的其实并不是亲人和爱人想要的,你可能会发现压力和自尊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套的枷锁,你更可能发现财富,地位,成功,荣誉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是,翻开人类的历史,从没有那一个人会因为自己将青春和生命献给知识和科学而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从没有过!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我正年轻的时候找到了我自己的答案。
方法与思考,这是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来源于认真的思考,因为只有自己亲身思考,验证了的方法才最适合自己;有效的思考来源于适当的方法,因为只有在合适的方法的指引下才有可能做高效率和目的明确的思考。
我并不是在和大家玩辨证法的游戏,有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明确:对别人有效的方法不一定对你有效,因为目的,个人条件的不同,盲目模仿他人的方法往往最后会令自己无所适从,而且很多成功者的方法之间都是有矛盾的。因此,除了整体的规划和细节性的学习技巧外,靠自己摸索是最有效的。
勤奋重要,绝对重要,,我从没有开过一次夜车,最晚也就学到12点,每天的学均加起来大概11-13个小时,在暑假时甚至有一个多月在玩游戏。
尽管与许多考研族比起来我算是一个懒虫,但我从没有因此而慌张过,因为我知道,考研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上的比拼,更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
下面就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谈一谈:
1. 与导师的联系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但却常常被大家忽视的。首先我要强调与导师联系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考试方面的好处,而是进一步明确和了解自己的将来,对自己的将来负责。这一点是我在听硕考网导学班的讲座时候取得的经验。首先应该是有礼貌的接触,了解有关信息(招生人数,报数人数,导师的要求,将来方向等)后,如果你对自己在学术上的实力有信心,请一定要表现出来! 用讨论,文章的形式都行。特别是导师目前正在研究的东西,导师一般都是很愿意听一些有意义的新声音的。
我是每月都有详细的计划的,(各科要完成的内容,每天时间段的安排,学习之外的事情等等),完成一天,一月的计划后会有一种非常充实的感觉,关于这一点的认识是硕考网辅导班老师教会我的。其实
不做奇迹的旁观者就做考研参与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