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汕头骑楼的历史.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汕头骑楼的历史.docx: .
浅析汕头骑楼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
调查目标:了解汕头骑楼历史
调查时间:2011-2-14
调查对象:汕头骑楼
调查方式:走访、上网查询、寻找相关资料与人物
骑楼,作为近代岭南兴起的一种建筑形式,体现了近代岭南建筑架空、开敞、骑楼、天井、 花窗的主要特色,是反映岭南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汕头骑楼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代表,
是见证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证人,也是汕头特色的城市明信片。一、汕头骑楼的历史追溯 “骑楼街就是极富汕头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和城市景观之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也是 汕头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汕头骑楼商业街是汕头历史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传统骑楼商业 街蕴含的地域性文化内涵使汕头百年商埠充满生机。汕头骑楼建筑的形成与特色骑楼建筑在 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廊与'坊'廊,与更早期的干栏式 建筑也不无关系。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16世纪后半叶,南欧地中海沿岸城市也广 泛分布有骑楼建筑。”而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 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粤派骑楼装饰较为简洁,接近欧陆风格。汕头在地理位 置上刚好介于闽粤之间,因而汕头老街的骑楼风格也恰恰界于两者之间。汕头的骑楼独树一 帜、别具一格,具有自己的特色。潮汕人称这种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为“五脚砌” (FiveFootway)。“五脚砌”一词是来自马来语kaki lima, lima是数词"5”, kaki是量词"英尺"。 汕头骑楼的建筑结构十分独特:每幢建筑的窗花都不一样,就是同一幢建筑,各个楼层的窗 花也不一样,有的即使同一楼层,窗花看似一样,其实里面的花纹不一样。骑楼立柱也一样, 往往底层是仿古希腊爱奥尼柱,2到3层是仿多立克式或方型的混合柱式。这样就增加了 骑楼的立面效果,能形成自然的过渡避免了视觉的重复。汕头骑楼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具有一定规模的骑楼群,其典型代表是小公园的沿街骑楼。汕头骑楼的产生有它独特的历史 渊源。《南京条约》签订后于1861年被开发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的“汕头埠”,输入了西方的 先进技术和外来资本;作为空前发展的商埠汕头,传统的店铺已不再适应不断扩大的商业活 动规模的需求,欲寻求一种新的商业活动店铺空间;根据汕头炎热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特点, 中国工匠们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与西方“洋楼”的技术、形式创作出中外建筑多元复合的杰 作,日渐发展形成了汕头独特的、优秀的城市特色 一街、两面、底层架空的骑楼建筑。
可以说,以小公园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沿街骑楼群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小公园 片区是汕头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是“百载商埠”汕 头市的个性魅力体现,也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小公园周围老街的骑楼最有代表性, 莫不中西合璧,浑然一体。这些骑楼群,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临街架空、星罗棋布的商品 网点加上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充分展示了汕头“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风貌。汕头市小公 园周围的骑楼群是最早见证“百载商埠”发展的“第一人”。当时清朝汕头开埠,这里的经济繁 荣,汇聚来自各方的贸易往来;多种文化在此碰撞

浅析汕头骑楼的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