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把栏杆拍遍
2021/4/26
把栏杆拍遍 梁衡
第1页/共33页
2021/4/26
作者介绍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第2页/共33页
2021/4/26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第3页/共33页
2021/4/26
导入
像屈原那样仰望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他,血和泪抹成的剑仍铿锵作响,走近他的词,每每会让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开剑匣便隐隐听到龙吟般的铮铮剑鸣。不敢再轻易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便亦枉然。
第4页/共33页
2021/4/26
预习检查
,你能找出来吗?
唯一
独特
,找出表明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有什么不同的句子。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3.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辛弃疾在“哭诉”和“表白”什么?
忧民情,复国志,心不安,壮志难酬,“艰辛”、“酸辛”、“悲辛”、“辛辣” ,忠心,痴情,寂寞。
第5页/共33页
2021/4/26
1节: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2—16节: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17节: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结构划分:
第6页/共33页
2021/4/26
解读文本
作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
第7页/共33页
2021/4/26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这是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
第8页/共33页
2021/4/26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第9页/共33页
把栏杆拍遍PPT教案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