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访不信法”现象及化解途径.doc浅议“信访不信法”现象及化解途径
摘要:信访制度作为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 联系的重要制度,是中国的特色,其在反映人民呼声、 解决各类争议、化解纠纷矛盾、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当前在企业和社会上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现象,影 响了社会稳定。要彻底解决这种“信访不信法”的现 象,须加强全面法制教育,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 道德教育等,把“访闹”群体事件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信访法制化解途径
近年来,“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的公众群体 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如洛轴在重组和破产期间,在 劳动争议和人员安置等方面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群体 上访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是一种 不正常的现象。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老百姓“信访不 信法”的误区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于受到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人 治”观念和现象使得自古以来老百姓对“官”、对“政 府”的认识产生了误区。在一些群众的思想观念里总
认为他们的涉法涉诉问题只要通过领导行政干预就可 以迎刃而解,于是,一些群众头脑里就产生了 “权大 于法”、“政府就是青天大老爷”的错误认识。现实生 活中,法不管用、领导批示管用的现象,导致了老百 姓解决纠纷首选信访。
二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空前广泛 的社会变革,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利益格 局的调整、公共权力的滥用、分配不公的加剧、贫富 差距的扩大等,致使各种矛盾相互叠加。而法制建设 相对滞后,一些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漠, 缺少必要的普法宣传教育。我国当前的法制还不是很 健全,司法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无钱打官司的 弱势受害群体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三是非常现实的物资利益。面临着自身利益的冲 突,一些群众找官而不找法、找上而不找下,这样直 接便当,来得迅速,可以省却诸多的精力、财力和时 间。一访二闹之后,问题得到解决,甚至可以放大物 质效益,成本比较划算,信访成了一种成本最低效率 最高、程序简易、受理范围广泛、普遍受群众青睐的 诉求表达和问题解决方式。
四是各种角色的道德失范,诸如某些法官的徇私 枉法、某些部门的利益维护、某些官员的殉情贪婪、
某些商人的为富不仁等。面对社会道德底线屡被突破 的现状,部分群众丧失理性,从而导致了形形色色的 道德错位情况,一些上访群体不同程度存在着“小闹 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观念。
信访制度作为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 要制度,是中国的特色,其在反映人民呼声、解决各 类争议、化解纠纷矛盾、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反思百姓“信访不信法”的问 题时剖析其成因发现:职能部门“信权不信法”、“权 大于法”的作风和观念才是真问题。在建设法治国家 的今天,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根本途径还是要“以 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根据上面领导的 意旨,对一些“又访又闹”的案件限时办结,而对一 些“不访不闹者”却无人问津。说到底,“信访不信法” 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人治,这只会助长“权大于法, 钱大于理”的风气,孳生出更多的“访闹”事件。
对待“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应该怎么看?我们会 发现很多东西被忽视了。
——忽视了法律地位。执法者忘记了法
浅议“信访不信法”现象及化解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