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李清照·如梦令.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〇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忆仙姿》词云:“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苏轼嫌调名不雅,改作“如梦令”。后周邦彦又改为“宴桃源”。
〇常记:时常记起,难忘意。
〇溪亭:临水亭台。
〇沉醉:深醉,久醉。
〇回舟:乘船而回。
〇误入:不小心进入。
〇争渡:犹言怎渡,如何渡。争,与怎同。一说,夺路急归
【赏析】:
此词为记一次郊游而作,首句“记”字足证。而冠以“常”字,时时念想,足见当时之乐。溪亭日暮,时间地点俱全。次句记事,酣饮甚欢,几不识归家路途。日暮未归,足见此间之乐,不思归也!三四句,玩赏兴致充分满足后,天色已晚,才登舟转棹,然而,沉醉且日暮,遂不辨来时路。五句,无意间舟入荷塘,荷叶相遮,怎生得出?故曰“争渡”。恰合词律,争渡叠之,又见焦急心情。正词人焦虑处,舟入乱荷,一群水鸟受惊飞起。小词到此戛然而止。留下飞白尽读者自行想象。
全词寥寥数语,未记如何宴饮,未叙如何到家,未述如何欢乐,只用“常记”“沉醉”“兴尽”“晚”数语,即尽写游赏欢乐心情。词人匠心独运,善于剪裁,截取日暮醉归、误入荷塘、惊飞水鸟的画面,稍加点染,即见此次郊游非比寻常、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且似闻其声。
总之,此词虽未见深意,但写的简练、生动而传神,千载之下,引人入胜依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唐·韩偓·《懒起》(一作《闺意》):“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粉泪玉阑珊。笼袖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瘦觉衣带宽。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注释】:
〇雨疏风骤:疏,稀;骤,急。指雨小风急。
〇残酒:残醉,残存的酒意。
〇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婢。
〇却道:还说。
〇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赏析一】
首二句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言浓睡,则昨夜风雨何以知之?故似无理。实则大凡惜花诗词莫不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明朝风起花应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以此观之,花在风雨中零落之意不难理解。但“浓睡不消残酒”亦写惜花之情则不易理解。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庐鲍征君(文姬)《惜花吟》:“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皆可为“浓睡”句注脚。易安咏红梅《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其自注。
三四句写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疾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红满目,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现的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形之下周邦彦《少年游

宋·李清照·如梦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