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_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是出自《江南春》的名句。
【全诗如下】
《江南春》
作者:杜牧 ( 唐代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 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 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一样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 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 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
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 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 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 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 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就应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
雨,只是正因千里范
围内,各处阴晴不一样。但是,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 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 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 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 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因此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此刻 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 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 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 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 个性引人遐想。
杜牧个性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 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
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
千里莺啼绿映红 全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