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
青龙第四小学 梁园
教学目标:
1、认读“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重点:
1、认读“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了解象声词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每天都能听到很多奇妙的声音,请听……播放声音(动物声)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能不能模仿一下。
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请出来,(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
师:脑子动得真快。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大部分都是口字旁的,大多与嘴有关。但是,也有一些表示声音的字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板书:汪)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预设:哈哈哈、嘻嘻嘻、叽叽喳喳),这些表示声音的词都是——象声词。
2、板书课题。
那么,请再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咕咚)
下面老师把它请到黑板上。(读2遍课题)请看咕咚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咕咚这个词也是——口字旁的,也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也是——象声词。
这个声音好特别啊!那么,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咕咚》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6页,把书平放在桌子上,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我们一起听一听这个小故事。有些同学已经圈出不认识的字了,请教一下你的同桌,让他帮帮你,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互相交流、认字)开始吧!(一分钟左右)孩子们都是合格的小老师,教的可真好。
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想一想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熟了(出示“熟”字,帮助识记字形)兔子、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学生认读。那课文中的这些词你们能读准它吗?(出示:掉进湖里、吓了一跳、逃命、拦住)
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自己读)
淘气的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拍手小游戏,看一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他们啦!
1号1号什么词?1号1号是熟了……(教一下)
4、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能不能用这些词说一说?(用手指黑板)谁来完成这个小活动,读一读,选一选。
木瓜( ),从树上( ),发出( )的声音,( )都吓得跑起来,( )拦住大家,领着小动物们到湖边看到了真相。
(生边读边填
《咕咚》教学设计[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