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校园文化一小时游览—带您游滨州职业学院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滨州职业学院视察指导工作。我是解说员(姓名) ,很荣幸能为您提供解说服务,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份好的心情! 学院概况:首先向您介绍一下学院的基本情况。我院是 2001 年7月在原滨州农业学校、卫生学校、工业学校、经济学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所“四校一所”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有 55年的办学历史和 10 年的高职教育历程。我院现占地面积 亩, 固定资产总值 亿元, 教职工 1118 人, 在校生 15000 余人,设12 个二级学院、 2 个教学部,招生专业 56 个,先后荣获 12 项国家级、 34 项省级荣誉称号。 2010 年 12 月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建设单位, 成为滨州市首个国字号高校。学院办学理念先进, 校园环境优美, 教学设备齐全, 生活设施配套,各项管理规范,社会形象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砂亭雨霁:这片坐落在我院西南角的山体和水面是滨州历史八景之一——砂亭雨霁。因黄河改道等原因, 历史上的滨州八景已荡然无存, 为弘扬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 近几年, 滨州市委市政府逐步恢复了秦台晓雾、榆林晚照、渤海望潮、清河横带、莲池月夜、古井琉璃、砂亭雨霁、兔岭浮波等滨州历史八景。该景点设计突出一个“巧”字, 一是巧妙地利用现状条件, 取土成湖( 蛟龙湖), 掩土成山,湖绕山体,山顶建“针砂亭”,特细红砂铺建浏览平台, 恢复“雨后初晴, 城青水绿”旧景; 二是在有限的空间内, 利用有限的建筑, 巧妙地抓住“针砂”这一特色组合景点、配置植物。主要景观有一山一湖一桥一亭, 山依湖而立, 湖绕山而栖, 可谓是“天公亦爱校园美, 移来青山作画屏”, 山顶针砂亭若隐若现, 山南小桥洁白如玉, 桥亭相连, 凝香掬翠, 演奏着和谐校园的天籁之音, 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山水园林画卷。该景点已成为师生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黄河 12 路校门:各位领导,我们现在位置处于滨州市黄河 12路、渤海 11 路东 100 米处,也就是学院校门位置。从高空鸟瞰校门,像英语字母 A, 表示唯旗誓夺争一流, 又像张开双臂迎八方俊才。正面看校门两端, 造型仿似两个翘起的大拇指, 其一代表我们的自信, 建设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 其二代表我们的赞许, 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赞许。上侧黄色圆形标志是校标。校标以手、书结合作为基本图形元素巧妙结合变异而成, 寓繁于简、大巧若拙, 似手又似打开的书卷, 并突出“手”的造型, 既不乏书卷气息, 又具有职业化的表现张力, 表达了学院作为职业院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育人特点, 体现了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同时, 一只伸出的手, 直观表达出了学院是在“四校一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办学历史, 寓含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哲理, 流露出把握机遇的勇气和友好合作的真诚; 标准色黄色代表着青春、希望、活力, 又代表尊严、权威, 寓示着学院的腾飞奋进。中间石墙上镌刻着我院院名, 字体采用的是鲁迅体。大家知道,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化名人, 其书法朴质而不拘挛, 洒脱而有法度, 刚毅而有个性, 自成一体, 集其书体作为院名标准字, 用意在于启迪师生学习鲁迅精神, 张扬个性, 质朴不凡, 立志修身, 报效国家。中华灯: 请各位领导看一下大门两侧的巨大灯柱, 这是我院为配合滨州市打造黄河 12 路景观大道的规划而安装的 6 盏中华灯,这 6 盏灯是中华灯系列中尺寸最大的,高 13米, 灯冠直径 米, 造型大方得体,亮化效果好,观赏价值高,是目前滨州夜景之最,成为黄河 12 路标志性夜景。每当夜幕降临, 华灯齐放, 分外夺目, 把校门广场点缀的亮丽斑斓、多姿多彩, 它不仅印证着滨职人的拼搏开创, 象征着和谐美好,更预示着学院的腾飞和发达,昭示着明天的辉煌和灿烂。阳光路:我们目前正在行进中的道路是学院的景观大道——阳光路,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阳光路的标志性景观——迎宾门, 它是由 5 组简约大方、颜色各异的钢架构组成, 每根钢架构表面都安装了红、黄混色光源, 夜晚多色灯光交互变换、亦真亦幻, 为学院的夜景增添了一道绚烂的色彩, 象征着美丽开放的滨州职业学院热情欢迎来自国内外的各界朋友。阳光路路宽 70 米,路面宽阔平坦,路标齐全醒目;道路两侧是一次成林、绿树成荫的法桐树;灯柱展牌人文气息浓厚、文化底蕴丰厚; 路中间绿化带种植有桃树、梨树和杏树色彩斑斓、鸟语花香, 八百米长的桃李花带,宛如一条美丽画卷,寓意着桃李满园、春晖四方。左侧依次是砂亭雨霁、教职工住宅小区畅清园, 右侧是学院储备用地燕清园, 前面看到的大门是教学办公
滨州职业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