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西安外国语学校 刘媛媛
课标要求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共三目,第一目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二目北伐胜利进军;第三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则揭示了国民革命失败这一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学情分析
八年级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分析能力,但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运用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境导入法、问题设置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学法分析
新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本课教学力图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评价论证能力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国民革命歌》,由于旋律学生非常熟悉,要求学生跟着一起吟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歌词中的“国民革命”,给学生讲清楚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再利用歌词中的“除军阀”,让学生了解国民大革命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风起云涌(国共合作的实现)
利用报纸内容,以及民众的对话将整个内容全部串联起来。
第一篇章 风起云涌(由学生表演)
场景:1924年5月广州街头
报童:号外!号外! 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啦!先生,买份报纸看看吧!
路人甲:来份报纸。孙中山先生刚召开完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刚实现合作,现在又办军校,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啊!
路人乙:黄埔军校正在招生,我也要去报考黄埔军校……
师:我们通过刚刚三位同学的对话,了解了1924年中国的整体形势,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去详细了解当时的史实。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独立学习P70—P71的第一目“国共合作的实现”,完成学习资料中第一目的相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