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合肥市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 石玉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但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程式化的理解,缺少结合文意的正确解读。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教给学生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梦令》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难点:结合文本多角度的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以及折射出的性格特点,明白经典神韵来自于原生态的感悟。
学习方法:
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这首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官能,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了解词与作者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三、朗读并感知内容
(一)用课件出示课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学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2、配乐朗诵,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3、检测初读情况。
注意提示字音,如“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ìng。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二)再读,理解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
(2)哪里你还不能理解?
4、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还时常记得游溪亭,
玩到日黑天暮,
醉酒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误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四、品读,想象
1、思考与讨论(大家分四组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2)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常)
(3)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