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富贵不能淫 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富贵不能淫 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主 题:富贵不能淫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刘果
目标确定的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孟子》是浅易文言文的典型代表,应该鼓励甚至要求学生自主借助注释大致读懂课文。如果有注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示他们先求助于
工具书或其他资料,而不是完全坐等老师上课解决。比如教材限于篇幅,没有对景春、公
孙衍、张仪的“纵横家”身份做详细的解释,有的学生可能不理解,而“纵横家”又是理
解文本的一个关键点,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工具书或利用网络查询资料自主解决。
学习第六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书,积累常见文言文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
《富贵不能淫》这一章採讨“何诩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敗,有破有立。景春认为,公孙行、张仪是真正的大文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面诸候供,安居面天下想”的成力。值得注意的是,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间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背定语气的“滅”,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行的
羡甚至崇拜。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同样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平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孟子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八年级学生文言文重点词语积累尚少,而本课教学要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文中语气词的用法和“诚”、“破”、“立”等实词,并能够向课外适当拓展。教学中对语气词等常用文言虚词要做适当讲解,让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分类有所了解、可以与学过的其他的语气词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根据文中的语气词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目标
,能说出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能对比孟子所说“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大丈夫”具体例子,能说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评价任务
,设计三个问题,疏通文意要与诵读紧密结合。在预习时,已经要求学生“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此时要重点解决通读中反映出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展对比分析孟子所说“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让学生总结“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以此检测其品读、赏析语言的能力。
,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检测其是否能深入理解“富贵不能淫”的意思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富贵不能淫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