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鲁迅笔下阿Q的性格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鲁迅笔下阿 Q的性格分析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考号: 000208350763 年级: 2010 级姓名: 黄柳琴完成时间: 2012 年9月联系电话: ********** 鲁迅笔下阿 Q 的性格分析黄柳琴(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 摘要: 通过对鲁迅笔下《阿 Q 正传》阐述,以高中教材中阿 Q 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与课文相结合,分析出阿 Q 整个人的性格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文中阿 Q 的性格十分的复杂,可笑。关键词: 阿Q ;性格分析阿Q ,姓名籍贯都有些不太清楚,不但未庄的人们不清楚,就连阿 Q 本人他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有一次他迷迷糊糊的记起自己好像是姓赵,但被赵老太爷打骂了一顿后,他就再也搞不清自己到底姓什么了。 1 社会背景阿Q他是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里。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内忧外患,政治非常腐败,民众愚昧无知,中华民族随时有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 2 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 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可是,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劳苦农民一起参加革命,壮大革命队伍,反而对要求革命的农民采取排斥和压制的不良态度; 革命过程中, 他们也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反而采取了妥协、宽容和姑息的态度。所以,革命遭到失败。当时,在“咸与维新”的幌子下,封建军阀、官吏个个狡诈善变,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纷纷钻进革命阵营, 一旦得势,便回过头来屠杀革命党。在这种形势下,帝国主义得以与封建势力勾结,一起向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进行反扑。 1912 年4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总统的职务,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袁世凯得以窃取政权。辛亥革命就此流产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2 当时人民的现状从《阿Q正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畸形的社会下,封建精神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在这个畸形恶劣的社会背景下,使得人们的灵魂中有着种种封建的劣根性,人与人之间感情麻木。加上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使得人们的思想保守愚昧。赵老爷家的专制霸道,连阿 Q姓什么也不得自由了。吴妈的封建保守,因为阿 Q的一句话便要去寻死。末庄的人民也盲目跟随,排斥阿Q, 使得阿 Q 在末庄五路可走,只得进城。可以说阿 Q 最后的结局和阿 Q 的性格都是这个社会和愚昧人民一手造成的。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有了类于阿 Q这样的人物出现。他们的性格变得十分复杂,他们时而质朴时而狡黠, 时而自尊时而又自贱,时而保守时而趋时,时而蛮横时而卑怯,时而敏感时而麻木。在强者面

鲁迅笔下阿Q的性格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5981204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