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成书及版本
1、作者:先有邱处机之说,后有吴承恩之说。
现存《西游记》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后来版本,或有误署丘处机(元代道士)的,未有署吴承恩者。
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作者。
后经鲁迅、胡适的肯定,此说被普遍接受。
第1页/共59页
有研究者认为,《淮安府志》所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是否今存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尚需证明。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以文名著于乡里,却屡试不中,中年后补为岁贡生,授长兴县丞,不久辞归。
所著诗文大都亡佚,后人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第2页/共59页
2、 成书:
《西游记》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演变而成。
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取经的史实。
玄奘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
后弟子慧立、彦悰又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进行了夸张描绘,并插入了神话色彩的故事。
第3页/共59页
玄奘(620—664)俗姓陈,河南偃师人,出身于士子家庭。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为追求佛教真义,不顾朝廷禁令,只身赴天竺取经学习。
他徒步数万里,历经百余国,历时十七载,到天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
第4页/共59页
玄奘故里,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
现已整修辟为玄奘圣迹区。
第5页/共59页
第6页/共59页
玄奘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
弟子慧立、彦悰又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大师的形象及经历,已有了明显的美化夸张。
第7页/共59页
“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音调清远,言谈雅亮,……滔滔焉若大江之纪地,灼灼焉类芙蕖之在水。”
第8页/共59页
对取经事迹的叙述,作了夸张描绘,渲染了一种宗教的神秘色彩,插入了一些带着神话色彩的故事。
慧立等带着对玄奘大师的崇敬之情,记述中有意识的渲染神化之,使得这个本来就充满传奇的故事更富于了神奇的色彩。
广泛流传中,其虚构成分日渐增多,并成为民间文艺的重要题材。
第9页/共59页
宋元时出现了戏曲:
宋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
金院本《唐三藏》;
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
元末明初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杨景贤《西游记》等。
第10页/共59页
四西游记剖析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