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林州民间的春节.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 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 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 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 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 儿,小鹄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 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 祭祀众神并庆祝丰 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 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 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 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 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
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
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 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算去渣,煮 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 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 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 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 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 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白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 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 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 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 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 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
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 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 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 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 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 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 灯笼、敲大鼓、拍大镜、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 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 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 1950年后,此俗
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 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 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 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 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

林州民间的春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江湖故人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1-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