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治措施.doc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治措施
【摘要】从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地下室结构 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原因;裂缝控制措 施
近年来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普遍,功能要求 越来越高,地下室面积和体积越来越大,随着钢筋碌结构 的长大化和复杂化,以及商品筐的大量推广和筐强度等级 的提高,结构裂缝出现机率大大增加,有的地下工程裂缝 已影响其使用功能,有些已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 性。
绝大多数裂缝为竖向裂缝,多数缝长接近墙高,两端 逐渐变细而消失。
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宽的裂缝很少见, 大多数缝宽度W。
沿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墙长中部附近较 多。
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有的还与气温骤降有 关。
随着时间裂缝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加大不多,发 展情况与混凝土是否暴露在大气中和暴露时间的长短有 关。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根据有关的资料,引起 裂缝有两大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 力引起的裂缝,其机率约20%; 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 收缩、徐变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其机率约80%。地下室筐裂缝大多数属于后者,裂缝发生多 与材料、设计和施工有关,现作以下分析: 材料缺陷。
在变形裂缝中收缩裂缝约占有80%的比例,从碌的性质 来说有直接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据统计,在工程实践中,由于结构因温差,收缩徐 变,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约占80-85 %,地下室 筐裂缝大多数属于后者。
筐在浇筑后,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大量的水化 热,因为筐构件表面与构件截面中部温差超过25°C就引起 碌内部裂缝,构件表面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差超过2 5°C,就 引起构件表面裂缝。筐浇筑后温度提高,筐初期体积有微 膨胀作用,以后温度下降体积急剧收缩。筐除了温度收缩 外,还有较大的化学收缩和干燥收缩,碌早期极限拉伸很 低,这就造成碌的早期裂缝。因於的收缩,较高的弹性模 量和早期低徐变,会使怪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超过碌 的极限拉伸,则是造成筐后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碌在浇筑一个月左右,完成收缩40%o 60天内完成收
缩6 5%, 20年后完碌收缩的98%o碌的收缩变形是一个初
期大,以后逐渐减少的过程。
间接原因。
边界条件如地基和侧面土对碌构件的变形约束作用, 碌构件的刚度差异,使碌变形不协调。
侧壁碌浇捣时地板刚度大,受到地板的刚度约束,早 期形成压应力,后期碌温度下降,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 大于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则出现裂缝。
碌变形与限制膨胀条件有关。当气温上升时,地板和 底板碌因为温度升高而向外膨胀,侧壁和地板相互约束, 在侧壁的外侧形成垂直裂缝,当地板和顶板受冷收缩时, 侧壁内侧形成垂直裂缝。由于侧壁在边角部分受到的变形 量比中部大,同时纵横侧壁的相互约束,因而侧壁两端附 近裂缝小,中部附近裂缝多。
侧壁内有柱时,由于截面突变,刚度有差异,侧壁的 变形受到柱的约束,往往产生应力集中,在离柱子ls2m 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
设计缺陷。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 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30m,但实际工程中墙长均超过此规 定。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规范规定后,地 下室墙的水平
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