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批判》评论王天兵的《西方现代艺术批判》一书的第八章是杜尚批判,作者并且特意注释了下,本章实际上是“后现代艺术批判”。“杜尚批判”在这里等同与“后现代艺术批判”,这也就是说杜尚与后现代艺术有密切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作者这里所说的“后现代艺术”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包括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艺术流派。作者认为杜尚是后现代艺术名正言顺的开山之父,因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最先兴起于美国并且由美国迅速波及整个世界,所以作者认为杜尚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杜尚对美国后代带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对 50年代美国年轻艺术家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后现代艺术创作与杜尚的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杜尚放弃了绘画,在那以后的十年间,做出了今天为人所知的一系列‘大脑的艺术’。这包括放进博物馆的小便池,装着巴黎空气的密封曲颈瓶,倒立的自行车前轮,装在铁笼里的方糖块儿,抹了胡子的蒙娜丽莎等等,当然还有那个耗时数年的《大玻璃画》。杜尚的这些东西在 20世纪 60年代被美国的艺术家重新发现。‘自行车前轮’可以说是动感装置艺术的前身,廷吉利受他影响极深;‘笼中方糖’是包裹艺术的祖宗,克里斯托等的艺术真源于此;他的‘旋转光轮’失色域艺术及光效应艺术的起点;美国雕塑家西格尔对人体的翻模和杜尚用屁股压成的石膏像不无关系;杜尚对公共熟悉的印刷品的调侃直指沃霍尔和利希腾斯坦;行为艺术也以他把自己的头发做成各种奇怪的玩闹为样板。”“装置艺术的起源正是杜尚,是他第一次把装置独立出来, 企图摆脱传统的笔刀布泥而建立新的媒体,杜尚的《大玻璃》是装置艺术的始祖。”上述材料表明作者判定杜尚是后现代艺术的开山之父,美国后现代艺术是对杜尚艺术的一个继承似乎是无疑的。接着作者就提出对后现代艺术的质疑与批判,其实质就是对杜尚进行批判。“装置艺术家虽然标榜要把工程和艺术结合起来,创立一种新的媒介,可是大多数作品从工程角度看是笨拙的,粗糙的,他们不是出于一厢情愿,不加详细文字说明观众就无法理解的。所谓观念就是把一些科学公式技术手段硬打扮成艺术的纯理性操作,可是从科学角度看又是浅薄幼稚不通科学的。”“观念艺术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在标语口号的剪贴,这一种剪贴的根源完全不是空间体积的强化,而是主意(Idea )的对比和参照,以后的观念艺术甚至更简化成单纯的标语口号了。”作者对后现代艺术的质疑与批评,我认为是有道理地,但是问题在于杜尚到底是不是后现代艺术的开山之父?后现代艺术与杜尚的艺术在本质上是否一致?我认为说杜尚是后现代艺术的开山之父有些勉强,更重要的是杜尚的艺术创作与后现代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杜尚艺术的本质要放在哲学的意义上去看,他一直坚持要把艺术变成思想的表达,而他的艺术也的确变成了他处世哲学的视觉的表达。”我赞同这种观点,那么杜尚的处世哲学是什麽呢?只有弄清出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的艺术创作及作品的意义。杜尚曾经设计了一扇处在构成直角的两面墙之间的门,这扇门在为两面墙打开之时,同时正把另一面墙上的门关上。在这个设计中,开和关不再是截然不同的事实却成了一体的两面。我想这个设计中蕴含了杜尚人生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恰恰是中国禅的哲学,它崇尚相对相反的两面,互为依存,包容转化,浑然无廓, 这种哲学是与西方传统的一分为二的理性哲学相对立的。“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之间都是一个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这里仿佛更道出了杜尚的哲学观,那就是禅的精神,因为禅宗提倡的正是要摒弃人的心智作用,在浑然无廓的无意识层次上把握生命。在这个层次上由于人心中没有是非高下之分,没有好坏你我之别,生命便可以完全无拘无束地充分展开,到了这一步人生便是艺术。我想这可能是真正的杜尚吧! 当我们真正明白了杜尚之后,再去看他的《下楼梯的裸女》《泉》《长胡子的蒙娜丽莎》等一系列作品时,我们的心才会平静,我们才会从内心敬畏这位艺术大师。他的所思与所做就是要把人带出那间,由人自己的规矩定律标准所建的监牢, 他要粉碎束缚人类自由的重重枷锁,要解放人类,他启发人应找到生命的本源。总之我认为杜尚的努力是为了帮助人实现生存的‘诚挚与自由’之境界。 1912 年杜尚参加了军械库画展并在美国一举成名,但是 1913 年他开始停止创作传统手段的油画和素描,之后又创作了《大玻璃》《泉》《带胡子的蒙娜丽莎》等作品,一直到 50年代,杜尚一直是比较沉默的。50年代以后杜尚被美国年轻的艺术家重新发现,他才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美国年轻的艺术家把他推上伟大艺术家的宝座,把他敬奉为自己的祖师爷。杜尚之所以此时又被人发现,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纵观一下美国近代艺术史便会发现, 50年代
东元伺服电机选型手册(2013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