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观点
内容
代表人物
用道德观点解释
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
法律现象
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凯尔逊
争夺权力、玩弄权术
马基雅维利、 拉斯韦尔、 马克思·韦伯
管理众人之事
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
围绕政府制定、执行政策
社会价值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儒家
孔子、孟子
“礼治”、“德治”、“王道”
法家
韩非子
“法治”、“霸道”
道家
老子、庄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时间
代表人物及作品
发端于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开山之作(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中世纪(黑暗时期)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神学政治论);
鼓吹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
文艺复兴(历史性转折)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15世纪至16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君主论》
布丹《共和六论》国家主权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17世纪至18世纪(繁荣阶段)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论)民主共和国、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发展和变革阶段)
孔斯坦、边沁(自由主义)
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②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单选和多选)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其三个结果:提高了生产率、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父权制的出现。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其三个结果: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耕地成为私有财产,部落联盟的出现。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其两个结果:金属货币的出现,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氏族制度被国家代替,是第三次大分工的显著特点)。
■(多选)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的三种形式:
①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②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③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