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浅谈中文选》读书报告
吴柳燕
人文科学实验班1003班 3100101960
引言:
本文主要就“为何发展资本主义”、“为何不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 哪儿”、“什么是社会主义”等诸多问题展开探讨,在仔细研读《邓小平文选》后,结合客观历史事实最终 找到答案,并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指导性。
关键词: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理论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名词对于绝大多数人早已不再陌生。他 们屡屡出现在各种报纸头条中,各种重大政治会议中。可是,要想真正地了解掌握这些词语 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科学内涵,恐怕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些高频词汇甚至已经成为某种形式,某种教条。所谓''共 产主义”,共产,共产,最直观的意思就是“共同拥有财产”。具体而言,不存在所谓的阶级, 不存在所谓的剥削,不存在私有制,然后“人人平等”,“天下大同”。而社会主义在中国实 施,于是便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好像各种创意商品在中国工厂里大量制造一样, 于是“中国制造”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耳熟能详。
以上便是从前我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观理解。我相信,在偌大的 中国十三亿人口中和我不谋而合的人不计其数。而在真正看过《邓小平文选》这本书后,我 方才明白,自己一直错得有多么可笑离谱。从前自以为的“看透”,不过是因为自己是井底 之蛙而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为全人类指明的一条科学的社会发展方向, 是难以抗拒的时代发展潮流。小学时的我总是捶胸顿足:“为什么中国不发展资本主义呢? ” 美国,英国,日本,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总象征着“自由,民主,富裕”。后来,上初中了, 历史老师告诉我,是历史的发展,是时间的证明,让中国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孙中山发起了辛亥革命,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却仍以失败告终。蒋介石统治的国民 政府在历史的长河里恍如昙花一现。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挽救了中国。他们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定内战,统一祖国,建立了新中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然而,我乂困惑了。既然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为什么不直接过渡到共产主 义呢? “生产资料公有化”,便意味着各种民主,各种自由,那不就是“天下为公”的理想 社会,陶渊明笔下的绝世桃花源吗?于是,我继续沿着历史的轨迹往下走。我看到了斯大林, 我看到了毛泽东。这两位伟大的领袖都把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看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标 准。所以,斯大林宣称10-15年苏联就可建成共产主义。而毛泽东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2年 后,就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向共产主义过渡。同样,历史在此打上了深深的失败的烙印。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 制。”可惜,马克思没有分析消灭私有制的条件,更没有论述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消灭私 有制会带来什么后果。接着马克思说:“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 懒惰之风就会兴起。”马克思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用了一句反证:“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 早就应该因懒惰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