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摘要: 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 它的红色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回顾哈尔滨的红色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历程,了解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加深对我们党光辉历史的认识,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关键词:哈尔滨;中国共产党;红色历史一提起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 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东方的小巴黎”、“东方的莫斯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哈尔滨也是一座革命的城市, 红色的城市。哈尔滨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也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更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回顾哈尔滨的红色历史,不仅能继承光荣传统,还能正确定位哈尔滨的城市精神, 继承和发扬哈尔滨的革命城市精神,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一、党组织在哈尔滨的建立及早期活动(一)哈尔滨建党的基础哈尔滨近代工业的兴起和产业工人的形成, 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的。当时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是哈尔滨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工厂除了俄国工人外,还有中国工人 1 600 多人,是当时东北北部唯一集中的产业工人队伍。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哈尔滨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其他的实业也开始兴起。从 1898 年到 1911 年, 包括铁路工人、机械制粉工人、电业工人、航运工人以及印刷工人等在内的产业工人,形成了哈尔滨早期的产业工人队伍。 1905 年的俄国革命对哈尔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哈尔滨的俄国工人以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为基地, 开展活动, 向中国工人宣传革命思想。 1907 年的 5月 14日( 也就是俄历的 5月1日), 中俄两国数千名铁路工人在太阳岛上举行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在工人运动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最早得到消息的哈尔滨铁路工人又开始了新的斗争。从 1918 年开始到 1920 年止, 中俄工人一共掀起了四次罢工高潮。这个时期哈尔滨的工人运动, 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当时哈尔滨的工人阶级, 除具有一般工人所具有的, 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受压迫最深、组织纪律性最强等特点外, 也是当时中国较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支队伍。就是这样的队伍,为哈尔滨建党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这主要说的是全国的情况, 然而在哈尔滨,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要比国内其他地区早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哈尔滨地处于我国的最北方, 与俄国相邻。更重要的是, 1903 年全线通车的中东铁路由于和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 因而就成为了传播俄国革命思想的重要渠道。当时马列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的。一是, 直接接受俄国革命的影响。二是, 红色俄文报刊的影响。三是, 旅俄华工带来最新的革命信息。四是, 通往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五是,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基地——东华学校。其中,“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 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 就成为这条“红色之路”的必经之地, 所以说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二)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1921 年7月,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 十分重视在东北地区建立党的工作组织, 曾多次派人到东北考察和开展革命活动, 筹建党团组织。 1923 年3月, 中共北京区执委会根据罗章龙的建议, 正式派遣陈为人、李震瀛到哈尔滨筹建党团组织。陈为人、李震瀛来到哈尔滨之后, 从开展革命宣传入手, 培养进步青年, 筹建党团组织。为反对日本和白俄对哈尔滨新闻的垄断, 1923 年9月, 陈为人、李震瀛创办了哈尔滨通讯社,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哈尔滨创办的第一个新闻机构。 1923 年 10 月,在陈为人的领导下,中共哈尔滨组正式成立,成为我们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 隶属中共中央, 担负着全东北的建党任务。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 标志着哈尔滨乃至全东北的革命斗争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以后, 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不再是自发的,而是在无产阶级先进政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有成效的自觉行为。中共哈尔滨组建立以后, 陈为人、李震瀛还针对当时哈尔滨教育落后, 只有两所私立中学, 广大青年没有受教育机会的情况。从开展平民教育入手,于 1923 年 11月 22 日创办了哈尔滨青年学院。二、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哈尔滨人民的革命斗争(一)党组织的整顿、恢复与发展 1927 年党的“八七”会议之后, 为了加强党对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 中共中央决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