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笔记整理
跟师笔记整理
泄之为患日堪苦细裁理中理中焦
俗话说的好,“好汉禁不住三泡稀。”今天咱们要说的正是一个泄泻案,话说此人:年方四八(32岁),细腰细腿,好一个玉面书生,这位小伙儿,零三年因溃疡性结肠炎,着实被折腾得好不辛苦!此病好生了得,这不,患者至今大便经常不成形,每遇饮食不慎及工作压力大时,便易腹泻,老是额头汗多。虽说人家经常腹泻,但是这位爷儿吃饭不错,吃的特多,可惜吃上都给拉了。待病人诉病后老师为其诊脉、望舌,所得如下: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缓。是时:癸巳年七月初九(就是2013年8月15日)
首诊分析:
1、能吃、能拉,根源何在?
这个吃的多意味着胃好,没伤了胃,而老拉肚子意味着伤了脾了。这就是咱们中医上说的胃强脾弱。能吃而泻,胃强脾弱!这种人往往胖不了,都是瘦的。就是李东垣说的能食而瘦,胃强脾弱。为啥他瘦了,吃进去的有用的东西,脾不给他运化,都扔了。尽管胃在这里的腐熟功能很强,但他白干。他这边干完了,脾不为胃行其津液!
2、令人兴奋的舌脉!
好!舌苔薄白,这是个好事!咱们见到的脾虚病人,很多时候舌苔偏多、偏腻。只要逮住一个薄白的病人,经常能让医生特兴奋!因为能补了呀!舌苔偏多的时候你补不进去。这个脉也不是实脉,是个虚脉。
处方:
党参
炒白术
、干姜、炙附子、木香、黄连、炙甘草
七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这用的参、姜、术、草、附子。附子理中汤!又把香连丸合进来。就成了附子理中汤合香连丸。
徒问:为啥合上香连丸?
师曰:还是考虑到这个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类似于痢疾的症状。他和单纯的脾虚泻,即溏泻不一样。溏泻一般是从脾虚呀、肾虚呀、寒呀、湿呀这几个方面考虑,但是一旦有痢疾的可能,咱们治疗的时候,经常会想到“湿热”这两个字。这让我们考虑到有没有这种可能?于是在附子理中汤里面佐用一点香连丸。这样并不坏事。
理论上来说很多学者不主张西医的病名影响中医的辨证处方,但实际在临床辨证上我们有意无意的去考虑一点西医某一个病的基本病机(当然他不能占了主角),从临床上来看,还是有助于提高疗效的!并不全是坏事,当然如果你反客为主、本末倒置的话,那就全坏了。咱们现在批评中西医结合,批评的的是拿西医的病名来辨证分析治疗,这种批判主要是基于他的这种本末倒置!但是咱们不能百分之百的一概都抹杀了!
方效:二诊,就是七天之后(),病人说吃上有效。但三天前突然发热(1天)。舌暗红苔白脉细弦缓。
二诊分析:
1、吃上“有效”。
这说明咱们这种分析是对的!方证是对的!
2、神秘的突然发热?
三天前患者突然发热。虽然只发了一天热,尽管他用了点治感冒的药好了!这个发热,从病人的角度来说,他可能认为自己就是感冒,和这个病没关系。但是从医生的角度就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发热和用药有没有关系?毕竟我们这儿用的是附子理中汤,用的热药呀!当然如果是你用错了,阳证用上阳药,这个发热会是持续的,不会一天就没有的!但是在你用附子理中汤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天的莫名其妙的发热(后来就不发热了)你不觉得奇怪么
?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发热时阳气来复的一种表现。喝上附子理中汤,阳气一来复,正邪一交争,发热了。等正胜了邪,就不热了!是有这种可能的。当然咱们没有任何证据,仅仅只是猜想而已。
跟师笔记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