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四
学 科
语文
课时
2
单元课题
春潮
设计者
课题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
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
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难 点
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
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或模式)
情境探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带人情境 确立立标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凭借情境 探究解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拓展情境 达标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聚焦情境 反思构建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个性化创意:
第二课时
带人情境 确立立标
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
三月桃花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