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与制造》课程标准
1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
开设学期
第五学期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适用专业
产品艺术设计
合作开发企业
编制人
林文渊
2课程性质与定位
《3D打印与制造》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是培养工业设计行业专门从事产品造型,产品艺术设计的三维模型设计与制作,3D打印与制造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3D数字模型为根底,通过逐层打印可粘平台的材料(包括塑料、金属、生物材料等)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已在科研、教育、制造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多应用。为从事创造性工作奠定根底。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开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开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3课程目标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职业行动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确立课程标准,按项目组织整合课程内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案例教学为途径,倾力打造本课程。将产品设计与计算机绘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采用太尔时代科技的UP Plus和某某AOD 3D打印机作为课程实验配套工具,并配合我院的专业特色专门开发的教材和课件,采用基于项目教学形式,可以作为独立的校本专业拓展课程,也可以将设计项目融入通用拓展课程是集相关行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局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学时,少讲多练,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进展产品设计与3D打印、加工的能力。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计算机实训室,加大实践课时,进展教师现场辅导,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上机训练、为就业拓宽一条渠道。
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阅读分析产品快速表现图纸、产品草绘结构与产品相关零件图;提升学生的设计空间的想象能力;产品设计出图能力;能完成不同软件间的文件交换与共享。
2、知识目标:掌握基于特征的产品设计结构部件的建模方法,掌握三维实体造型、建模、曲面设计打印与制造工艺。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完本课程,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4学习任务〔情境〕
本课程注重以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设计表述与沟通能力进展考核。 考核以学生课程中设计制作的作品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为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项目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态度、回答如下问题等〕、职业素质〔严谨某某善于交流、吃苦耐劳、团队意识〕。项目设计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思维〕,最后成绩评定均按百分制,将各项成绩分别乘以其权重系数〔平时成绩40%、项目设计成绩60%〕汇总得到每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
2、考核标准
建立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考核标准以表现职业能力为核心。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3D打印与制造》课程实用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