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QQ账号登录
|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我要上传
首页
浏览
幼儿/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研究生考试
外语学习
资格/认证考试
论文
IT计算机
经济/贸易/财会
管理/人力资源
建筑/环境
汽车/机械/制造
研究报告
办公文档
生活休闲
金融/股票/期货
法律/法学
通信/电子
医学/心理学
行业资料
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我的淘豆
我要上传
帮助中心
复制
下载此文档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文档分类:
中学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分享到:
1
/
38
下载此文档
搜索
下载此文档
关闭预览
下载提示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同意并开始全文预览
(约 1-6 秒)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 载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分享到:
1
/
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该【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是由【luzy36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第三单元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但文体有所不同。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围绕童年的保姆阿长记叙了多件琐事,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的女性的感激和怀念。全文先抑后扬,语调幽默。孙犁先生在小说《山地回忆》中通过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扣住一个小物件——一双袜子展开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环境中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来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台阶》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卖油翁》是古代笔记小说,欧阳修讲述了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小故事,主要表现了普通百姓的技艺与感悟,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同时也可充分领略叙事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意蕴美。本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意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本单元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 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和做笔记的方法,反复阅读经典作品,学会从不同侧重点由易到难地把握名著。
本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意在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写景诗、思乡诗,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及情感。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加强诵读训练,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特点。通过品读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欣赏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细节,用细节表达情感。可以开展“小人物”故事会,引导学生感受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或组织学生搜集近期平凡小事,发掘故事中平凡人的人格魅力。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山海经》
2
,记诵感情真挚、富有哲理的语言。
,有目的地进行诵读训练。在诵读中理解文章情感,揣摩人物心理,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品格。
、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特点。
,加强对文本细节的揣摩。
,描写生动的细节。
、表达情感。
,反复阅读经典作品。
11. 山地回忆
2
12.*台阶
1
1
写作
抓住细节
2
名著
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10 阿长与《山海经》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培养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理解回忆
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难点)
[审美创造]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重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2
,理解阿长的形象。
、揣摩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虽然只是童年鲁迅家的一个保姆,普通而卑微,可她却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鲁迅先生在回忆他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曾经多次用他少有的温情的文字提到她。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却在他46岁那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怀念这个普通的保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回顾已学课文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其快速进入情境;然后简单介绍阿长对作者的重要影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文章题目,从这个文章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文章内容的信息?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
获得的信息:(1)中心人物是阿长;(2)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疑问:阿长,从名字看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山海经》是一本古书,这两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信息和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
学习课文具体内容之前,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
建议:(1)易错生字词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集中订正;(2)可结合《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完成订正改错,全班集中学习并积累。
。
(1)本文饱含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情感,文中含有许多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对文中阿长的言行进行点评。
(1)浏览全文,勾画出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2)用旁批的方式点评阿长的言行。
(旁批提示: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关阿长的具体事情,从中分析阿长的形象、性格特征)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明确)
[预设]
①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第1段:“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第17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第31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②分析示例:
3
段落
相关事件概括
(阿长的)形象或性格特征
3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睡相粗俗(睡觉时摆成一个“大”字)
粗俗、饶舌多事、率性
6
懂得许多规矩
迷信却真诚、纯朴、善良
11
正月初一让“我”吃福橘
12
教给“我”很多麻烦的礼节
13
讲“长毛”进城
愚昧无知而又纯朴可笑
16
讲“长毛”守城
18
谋害了“我”的隐鼠
24
给“我”买回了“我”渴慕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
善良、热心,对“我”关心、爱护
30
长妈妈辞了这人世
(2)通过上面的阅读和分析,你认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用文中第3段中的话说就是“实在不大佩服”;对于她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我”觉得是磨难,烦琐之至,非常麻烦,即作者觉得“不耐烦”;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发生过空前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谋死“我”的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了。这些都是抑笔。当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又发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一部分是扬。
可概括为: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3)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中心事件以及“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尝试梳理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第3—18段):主要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3—5段):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情感基调,描写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6—12段):描述阿长那些令“我”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13—18段):描述某一时期“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进一步刻画了满腹轶事讹传、迷信可笑的阿长形象。
第三部分(第19—31段):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注重生字词的积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梳理文章内容;注重梳理学生分析情感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总结存储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串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显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设计意图]
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山海经》的部分。
《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相关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4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让学生在了解《山海经》的基础上,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
【教学过程】
一、回顾总结设疑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童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抑到扬的过程。这种情感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与阿长有关的几件事上,其中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使“我”对阿长的情感达到最高点。那么,为什么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会让“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细节,探讨究竟。
二、细读品析情感
文章第25、26段说,“我”得到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时感到“震悚”,对阿长“发生新的敬意了”,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那么在这之前,“我”是如何看待阿长的呢?我们一起来诵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情感态度。
。
诵读指导:注意区分叙述语气和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出“我”对阿长的态度。抓住关键句、关键段落,深入体味叙述人以及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态。
示例:朗读第1、2段,从称呼上体会阿长的身份地位以及“我”对她的态度。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分析:“阿妈”读来很亲切,“阿长”则读来略带生气。“阿妈”是尊重的称呼,是褒;称“阿长”则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厌恶,是贬。
,分节朗读第3—18段,讨论相关问题。
分节朗读第3—18段,揣摩叙述语气和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出“我”对阿长的态度,讨论相关问题。
(1)朗读第3—5段,从原文中找出“我”对阿长的态度,并根据作者对阿长的言行描写,分析“我”的态度缘何而起。
(2)朗读第6—12段,勾画体现两人情绪反差的语句。
讨论:阿长与“我”看待祈福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你是否也认为阿长行为“古怪”?
(3)朗读第13—18段,勾画表现“我”对阿长态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语句。
讨论:“我”对阿长转变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①学生朗读,互相评价;②在朗读中分析“我”对阿长的态度;③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预设(1)我对阿长的态度:
第3段中“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
“我”的态度的起因: “常喜欢切切察察”“又不许我走动”“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2)阿长与“我”看待祈福的态度(体现两人情绪反差的语句):
阿长——郑重叮嘱:“‘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热切期盼:“‘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粗鲁的举动:“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莫名其妙:“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不以为然:“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懵懂不满:“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
(点评:强烈的反差,形成了有趣的戏剧效果。用儿童的视角描述阿长的古怪行为,用成年的心理体会阿长的真诚、纯朴与善良)
6
不认为阿长行为“古怪”。阿长虽然没文化,言行粗俗,却在封建礼教的长期浸染中,“懂得许多规矩”。在成年鲁迅的回忆中,没有文化的阿长虽然祈求祝福和表达爱的方式简单鲁莽,却也展现出真诚、纯朴、善良的天性,她对生活怀有期待又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对小主人的祝福诚心诚意。所以说阿长的行为并不古怪,而是出于真心的关爱。
(3)“我”对阿长态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语句:“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完全消失”“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对阿长转变态度的原因:“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点评:“谋害”大词小用,夸张地表现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课文中还有这样用夸张手法运用词语产生幽默效果的语句,大家可以在诵读中细心揣摩)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阿长的荒诞故事以及“我”由此产生的荒诞“敬意”,为后文真正的“敬意”蓄势。
—29段,勾画出表达“我”的情感的句子,讨论相关问题。
回顾本节课开头讨论的问题,再次说说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悚”?对比前文阿长的言行以及“我”的态度,你对阿长这个人有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勾画、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预设]
“我”感到“震悚”的原因:
(1)“我”感到“震悚”是因为“我”之前太想得到这本书了。课文第21段说“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真正让“我”“震悚”的原因是《山海经》是阿长送的。课文第26段说“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文中的“我”生活圈子狭小,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故乡》)。以前读的书又都是“制艺和试帖诗”,还有其他作品里提到的《鉴略》等,都是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书。所以得到《山海经》时的感觉会不一样。
对比前文阿长的言行以及“我”的态度:阿长丝毫不计较“我”先前的各种轻慢态度以及很不礼貌地“当面叫她阿长”,而是真心实意记挂着“我”的渴慕,竟在告假的四五天中,一声不响地去寻书买书。“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高亢喜悦的声音与前文“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遥相呼应,洋溢着同样的快乐和诚挚的爱,而“我”接过阿长买来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激动不已,由此彻底改变了对阿长的态度,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再次产生“新的敬意”。至此,阿长前文中的粗俗形象被彻底颠覆,先抑后扬的手法,让此刻“穿着新的蓝布衫”的阿长形象光彩照人、鲜活可爱!
教师小结:正是阿长这种善良、纯朴的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阿长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深入研读,从细节入手,以具体的语言为突破口,理解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和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交错转换的审视角度,教会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方法,落实教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三、研读升华情感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会叫错为“三哼经”的农村妇女,但她却利用告假回家的时间为“我”买来了心心念念的书,其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以至于阿长辞世大约三十年了,“我”仍然怀念她。
全班齐读第30、31段,讨论相关问题。
(1)从这两段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2)读完这两段,结合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学生齐读,讨论后作答)
[预设]
(1)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思绪从三十年前切回现实,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包含着思念和歉疚,也包含着感激和同情。最后,作者以深情的祝祷,照应童年懵懂的祈福,并将全文情感推向高潮
6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作者写阿长的原因: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教师小结: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阿长的全部情思,也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朗读切入,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同情、祝福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四、总结练习
。
纵观作者对阿长形象的刻画,犹如一部连续剧。从“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到睡相粗俗;从“懂得许多规矩”,特别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到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再到“谋害”隐鼠,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出阿长的个性特点:粗俗好事,迷信无知,却又乐天安命,简单率性。直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才充分显现,阿长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品格在前文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闪光。而文章末尾,作者饱含深情地祝祷,将全文情感推向高潮。
。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优缺点?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之后,教师总结提升。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普通人的闪光点,发现人性美,并进行课外练笔,在实践中巩固技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亮点]
这是一篇传统经典的教读课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情感认同的角度,以情感线索为突破口,以诵读方式走进文本,让学生在直观的诵读中品味作者情感的变化,探究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在具体教学中,采用了双线并行的设计——在逐层解读文本的同时,指导阅读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此外,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涉及诵读内容较多,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可以将
第2课时分解为两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诵读课文,为学习阅读技能和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素养提升】
首先要能准确判断文章是否用了这种手法。欲扬先抑往往是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变化自然。运用这种手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之势,造成鲜明对比,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同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收到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
简笔:作者开篇仅用一句“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便以一种“先前阔”的自嘲口吻,交代了“阿长”的身份:周家的女工,幼年鲁迅的保姆。
繁笔:与简洁的身份介绍相反的是,作者介绍阿长的称谓颇费了一番笔墨。
鲁迅先生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这样写,一方面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作铺垫,另一方面又与阿长最终赢得作者的感激和敬重形成鲜明对照。
【文化常识】
7
福橘,以福建郊区、闽清为主要产地。明代就很有名气,当时称朱橘。因为它以福字命名,橘又与吉同音,故备受青睐。旧时福州风俗,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开门在门外放几个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旧时,江浙民间有在正月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称为制义,又称制艺、时文、八比文。清初科举,沿袭了明代的制度,以八股文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乾隆二十四年(1759)开始,乡试第二场经文之外,也加一首试帖诗。八股文和试帖诗是否合格,成为乡试、会试能否被录取的关键。此外,童试、岁试、科试、复试以至殿试之后的朝考,都要用八股文和试帖诗。
【教学后记】
11 山地回忆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内容;探讨妞儿的性格特点。(重点)
[审美创造]鉴赏本文生活化的语言,体会孙犁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战争题材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呢?回忆一下,看看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战争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小说、电视剧还是电影等,通常都是场面宏大、炮火漫天、残酷悲壮的。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却一反常态,没有宏大的场面描写,只是用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山地回忆》。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关注的战争题材作品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栏目)
。
学习课文具体内容之前,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
建议:(1)易错生字词可写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集中学习;(2)可结合《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全班学生集中学习并积累。
。
8
师:解决了生字词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结构。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析回答)
[预设]
本文围绕“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展开,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由见到故人想买布送他引出对山地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5—83段):回忆“我”在阜平和妞儿一家交往的经过和“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5—41段):写“我”和妞儿在河边相识,她提出要给“我”做一双袜子。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42—65段):写“我”结识妞儿一家,并穿上了妞儿给“我”做的新袜子。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66—82段):写“我”帮妞儿父亲背枣去卖,大伯用赚来的钱给妞儿买了一架织布机。
第二部分第四层(第83段):交代袜子的下落,表达“我”对妞儿和阜平的怀念。
第三部分(第84—88段):回忆结束,写“我”买布送布以及妞儿一家的现状。
师: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叙事线索是什么?
(学生分析作答)
[预设]
《山地回忆》主要写了两件事,叙事线索是“布”。两件事相隔数年,一在农村一在城市,“布”把它们串联了起来:女孩子给“我”做袜子,用的是布;后来“我”帮她父亲贩枣,用赚来的钱给她买了织布机,她学会了织布。几年后,“我”见到她父亲穿的还是土布,于是想起了当年的许多事,并打算买些“洋布”送给她家。而她父亲又希望多买点红布和黄布,做一面国旗。这些事无不和“布”有关,“布”成了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师: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学生阅读课文主体部分后,教师指名作答)
[预设]
主要讲了三件事:①“我”和妞儿在河边相识,她提出给“我”做袜子。②“我”结识了妞儿一家人,穿上了新袜子。③“我”帮助妞儿的父亲贩枣,赚钱给妞儿买回了织布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章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认识人物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叫作“妞儿”的女孩子,她虽然没有具体姓名,却形象饱满、鲜活灵动。“妞儿”就是当时广大勤劳、善良、美丽的劳动人民的代表和缩影。因此,分析女孩的形象特点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
,找出“我”与妞儿斗嘴的对话部分。
(学生速读后,教师点名作答)
[预设]
“我”和妞儿斗嘴的对话主要集中在第7至40段、第43至64段、第68至79段。
。
(同桌两人一组,教师选择三组同学分别朗读这三部分的对话,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
(分角色朗读完后,教师点名作答)
[预设]
这些对话反映了妞儿直率泼辣、伶牙俐齿、毫不示弱、淳朴善良、心思细腻的性格特点。
,找出文中除对话描写以外能够表现妞儿性格特点的句子。
[预设]
(1)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2)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9
(3)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4)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置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5)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
[预设]
这些句子反映了妞儿爽朗活泼、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文中的“我”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预设]
“我”与妞儿相遇时争吵,“我”先退让了一步,可以看出“我”的大度;妞儿叫“我”去她家,她要帮“我”做袜子,“我”就去了,可以看出“我”的实在;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都要坚持与敌人战斗,可以看出“我”的坚强乐观;“我”帮助妞儿的父亲爬山越岭地贩卖红枣,可以看出“我”的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教师小结: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朗直率、质朴善良、勤劳热情的女孩妞儿,一个大度善良、勤劳能干、坚韧乐观的战士“我”,同时我们也初步感受到了在那个战争年代,军民之间深厚、融洽的鱼水之情。孙犁将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美与人情美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出来,并热情地将他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习通过细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四、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设计意图]课后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同时,为下一节课做好思想、情感的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会小说清新朴素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师: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也分析了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课后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相信同学们都应该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课后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学生交流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作答)
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的小说注重环境描写,语言也很清新自然,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山地回忆》也有这些特点,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地回忆》是怎么凸显这些特点的。
[设计意图]交流展示课后作业,通过对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自主探讨交流,让学生对本课重难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读课文,深入剖析
师: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精彩,我们一起来看看。
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冀中是我的家乡。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10
师:这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出现在小说的开头,它妙在何处呢?
[预设]
这段环境描写十分凝练,寥寥数语便交代清楚了阜平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中可以看到冀中人民生活的艰辛,也可以看到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以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猜你喜欢
概念性方案设计管理流程
23页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9页
干扰素说明书
15页
富氢水诞生的医学背景、生产现状及趋势
6页
傅里叶红外检测仪川大化工学院公用仪器平台试..
10页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共32张PPT)
32页
包装工艺新技术1:无菌包装技术
18页
高中入团申请书200字左右范文2024(31篇)
30页
10月份国旗下讲话稿(8篇)
11页
2024大学生个人学年鉴定(5篇)
8页
2024年儿科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6篇)
11页
2024年四川海子山的导游词(3篇)
6页
巴西展望投资巴西的法律环境
39页
【采矿课件】ch8采矿法选择
8页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
97页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页数
:
38
收藏数
:
0
收藏
顶次数
:
0
顶
上传人
:
luzy369
文件大小
:
253 KB
时间
:
2025-02-10
相关标签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中学课件
中考
高考
中学作文
职业教育
试题
教学研究
竞赛题
高考英语
高中教育
体育理论与教学
中学实验
音乐美术
最近更新
2025年生活处处是课堂优秀作文(整理17篇)..
2025年生活励志的座右铭(精选12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及进..
(风险管理)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自查表
悦己,越己演讲稿作文
乐山爱迪尔幼儿园创业计划书
2025年小学会议室装修工程验收报告
高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
钢筋绑扎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钢架结构技术交底
钢丝绳最大静张力和静张力差计算
感官检验作业指导书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青铜葵花高中阅读体会(10篇)
2023学校团委书记述职报告锦集四篇
创造好心境经营好人生(1)
KPI认知
不完全竞争
2025年家长必知宝宝心事用脸说
2025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条例
2025年大学生绿色环保班级活动策划书
急诊科质控工作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以及排除
新产品设计开发控制过程DQE导入课件
蓄能器的原理
钢材销售年度工作总结报告(3篇)
PIVAS培训考核试卷
在线
客服
微信
客服
意见
反馈
手机
查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