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培训内容)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
碘伏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分钟。
六、医院感染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医院感染管理职能不到位,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2、硬件建设不到位;
3、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
4、普遍广泛地使用湿式灭菌法;
5、消毒措施不规范;
6、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普遍较欠缺;
7、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8、医院疫情报告制度陈旧;
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10、医疗废物无集中处置点;
七、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途径:
1、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四种途径:
患者传染医生;医生传染患者;患者和医生传播到器械和物品或床椅里面;这些物品或床椅感染患者或医生。
2、疹疗科室一般工作量大,器械周转快,凡是进入病人身体的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按每人一用一更换需求量非常大,高压灭菌后损耗也大,采用化学消毒灭菌需要的时间太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周转。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
染原则进行。如对治疗室的空气、治疗台、诊治用品、地面等进行定期定时清洁、消毒。
4、治疗实行一人一用一更换,所有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类等废弃物放于锐器盒。
5、注重手的消毒:在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感染的重要载体。为尽量减少手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交叉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范的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搓揉双手及腕部10~15秒,用流动水冲净,无菌纸巾擦干。
6、提倡医师在诊治时戴手套,但治疗中不能用戴手套的手打电话,触摸其它物品。治疗结束时,脱下手套才能书写病历。每治疗一位患者更换一双手套,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
7、改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器械在每一次使用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中空器械和小器械。
8、每治一位患者之间,冲洗水路20~30秒。
9、凡是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的器械,如拔髓针、拔牙钳、手术刀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总之,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易被感染因素、传播途径,加强防范意识,把每一位患者视为感染带菌者,并采取最好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九、医疗感染暴发的处理
(一)、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需要实验室的检查证据)
(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放(略);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
1、法律规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启动医院感染暴发的紧急预案:
①、证实流行或暴发;
②、查找感染源;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④、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⑤、分析调查、上报;
⑥、总结完善、制订防范措施。
十、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控制计划与方案:
(一)临床科室:
1、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有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的
院感培训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