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沉迷于网络
【教学目标】
1.知道沉迷网络综合症。
2.说出沉迷网络综合症的表现、负面影响。
3.了解沉迷网络综合症的原因。
4.学会如何预防沉迷网络综合症。
【重、难点分析】
沉迷网络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开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沉迷网络综合症;学会如何预防沉迷网络综合症。如何预防沉迷网络综合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 研讨式学习。
【教学】
利用计算机课件作为辅助,教师供相关资料,启发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假如教师一味灌输课本内容,如此过于死板,故采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一些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既活跃了气氛又可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
通过一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沉迷网络综合症
二、是“沉迷网络综合症〞
师:沉迷网络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开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局部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沉迷网络综合症〞。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沉迷网络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沉迷网络综合症〞,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三、沉迷网络综合症的表现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师:“沉迷网络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师:介绍“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美国IAD评估网瘾的标准〔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与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四、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如何能预防沉迷于网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