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栽培与萧氏松茎象防治
黄健生
(桐城市林业局青草林业站,安徽桐城231400)
摘要:介绍了桐城市湿地松栽培,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幼林抚育,轮伐,病虫害防治等,并提出了萧氏松茎象防治方法。
关键词:湿地松;栽培;萧氏松茎象;防治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20-071-002
桐城市是安徽省引种湿地松较早的地区,因为湿地松良好的材质,非常适合青草镇刷业木把的原料需求;也因为湿地松在桐城市的生长表现突出,所以,早就被林农所接受,并成为低山和丘陵地区低产林改造的主要造林树种。
1、湿地松栽培经验
(1) 山区湿地松造林地土层厚度不得低于40cm,土壤偏酸性为好。
(2) 坡度小于20度,现在人工造林成本偏高,所以低山丘陵基本都是挖掘机整地、挖穴,人工栽植。坡度太大,首先不利于挖掘机操作,其次容易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3)坡向不能朝北。湿地松虽然抗性较好,但是幼苗期容易受西北风和寒潮袭击,针叶被冻害发黄,甚至少数植株被冻死。
(1) 坡度15度以下的丘陵和浅山采用全垦整地,注意整地深度不宜超过土层厚度,否则,会导致整地后的土壤砂砾含量过高,破坏了土壤。定点挖穴标准:每亩110株配置,穴规格60
×60×50cm。
(2) 坡度大于15度的山地只能用带状整地,根据挖掘机的操作特点,沿水平向进行带垦,垦带宽一般为挖机宽度,垦带与保留带比例为2:1,带面外高内低,定植穴的规格为50×50×40cm。
(1) 一定要用容器苗造林。容器苗造林不但成活率高,更重要是容器苗带有菌根土,对苗木成活、后期生长有极大促进作用。虽然按期看,运输成本高,但避免了后期苗木,幼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导致必须重新造林的更大浪费。
(2) 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雨前造林最好。
(3) 栽植深度在容器苗木原土印上2 cm即可。
(1) 丘陵地区在补植以后,可以单凭豆类、花生或矮杆药材,既可增加早期经济收益,又可减掉松土除草的费用,以短养长,降低费用,但要注意与苗木保持适当距离。
(2) 山区幼林抚育能松土最好,但此项难以实施,人工费用太高。一般以砍草为主,每年秋初(草籽成熟前)砍草,要连续砍3~4年。
我地一般丘陵以20年左右为轮伐期,浅山区25年为轮伐期,以树木生长表现为准,树木速生期采伐就是最大的浪费。
根据我地观察,湿地松容易发生的虫害如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微红松梢螟以及松针褐斑病,近十几年没有大发生,但是萧氏松茎象对湿地松的危害日渐严重。
2、萧氏松茎象
发生情况
青草镇江岭林场有一片80亩湿地松幼林,已连续砍草三年,4年生,平均高达2米,长势喜人。2011年秋,突然发现有十几株幼树不明原因枯萎死亡。我们到现场实地调查。把树木挖起来,仔细检查,结果无一例外:每一棵枯死幼树茎地结合部都附着有大量稀酱状、紫红色的物体,剥开附着物,可见明显蛀孔,整株枯死木已水分尽失、枯干。砸开枯死木,可见内部蛀道宽大,内有蛀虫:体白色略黄,头黄棕色,口器黑色,前胸背板具浅黄色斑纹,体柔软弯曲呈C
湿地松栽培与萧氏松茎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