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受力纵筋的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从经济和施工方便角度考虑,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不超过3%,%~2%之间。
⑶受力纵筋的直径 不宜小于12mm,通常在16~32mm范围内选用。⑷受力纵筋的布置和间距 矩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得少于4根。轴心受压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配置,偏心受压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应布置在离偏心压力作用平面垂直的两侧。圆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应沿截面四周均匀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偏心受压构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一、构造要求
⑴受力纵筋的作用
协助混凝土受压,减少截面尺寸;承受可能产生的较小弯矩;防止脆性破坏,增加构件延性;减小混凝土徐变变形。
第2页/共14页
第1页/共14页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不小于600mm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500mm,并相应地设置拉筋或复合箍筋。拉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与基本箍筋相同,位置与基本箍筋错开()。 偏压柱构造钢筋的设置
一、构造要求
第3页/共14页
第2页/共14页
⑴箍筋的作用 防止纵筋向外压屈,提高柱的受剪承载力,与纵筋形成骨架,且对核心部分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 ⑵箍筋的形式 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作成封闭式。对于形状复杂的构件,不可采用具有内折角的箍筋。其原因是,内折角处受拉箍筋的合力向外,可能使该处混凝土保护层崩裂。 复杂截面的箍筋形式
一、构造要求
第4页/共14页
第3页/共14页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四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其布置要求是使纵向钢筋至少每隔一根位于箍筋转角处()。
箍筋的构造 (a)轴心受压柱
(b)偏心受压柱
一、构造要求
⑵箍筋的形式
第5页/共14页
第4页/共14页
⑶箍筋的直径和间距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 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柱内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加密, 倍。当搭接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当搭接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一、构造要求
第6页/共14页
第5页/共14页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按纵向力与构件截面形心相互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轴心受压构件与偏心受压构件(单向偏心受压和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当纵向外力N的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心轴线重合时为轴心受压构件,当纵向外力N的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心轴线不重合时为偏心受压构件。(a)轴心受压 (b)(c)单向偏心受压 (d)双向偏心受压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
二、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
第7页/共14页
第6页/共14页
由于混凝土和钢筋具有相近的压应变,两者可共同工作,当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柱的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混凝土保护层脱落,纵向钢筋被压曲,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坏而导致构件破坏。破坏时,一般中等强度的钢筋能达到抗压屈服强度,两者强度都能充分利用。
二、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
短柱破坏形态
长柱破坏形态
实际工程中构件的初始偏心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长柱而言侧向弯曲不能忽略,构件将在压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在压应力较大的一侧首先出现纵向裂缝,接着混凝土被压碎,纵向钢筋压弯向外凸出,由于混凝土柱失去平衡,压应力较小的一侧的混凝土受力状态将迅速发生变化,由受压变为受拉,构件破坏 。
第8页/共14页
第7页/共14页
3. 承载能力计算
长柱的承载能力比短柱低,《规范》引入了稳定系数 来表示长柱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柱设计和构造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