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之美
《边城》之美,不独在湘西风光、民俗人情,更主要的是它呈现了一种优美的人生形式。人生。有多种形式:幸福的,苦难的;高尚的,卑下的;优雅的,酷烈的。人生形式的不一代表了人与所处世界关系之种种,而《边城》呈现给人们的,正如作者沈从文所说。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
这幅人生画面的背景是美丽的湘西风情。清澈的小溪。古朴的渡船,鸣叫的雀儿,还有暮色笼罩下的石头、草木、甲虫。所有这些,无不散发着湘西泥土特有的清香。爷爷粗犷的嗓门,翠翠无邪的笑。大老天保的豪爽。二老傩送的善良,船总顺顺的仗义疏财。都活画出边城民俗的淳朴。总之。这是一帧散发着自然之美的大布景。
当然,《边城》之美。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故事里,体现在故事中“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哀乐中的一个“爱”字。先是爷爷和他一手带大的“孤雏”翠翠之间的爱。翠翠对爷爷深深的依恋。在爷爷身边的酣眠,听爷爷唱歌,都有一种悠悠的甜美。另一方面。翠翠是爷爷唯一的系牵,老人日思夜想的全是翠翠的美好未来,那些欲言又止、含含糊糊的对话里,那些“荒唐”的梦里,凝结的是对这个女孩美好命运的规划,以及全力的呵护与深爱。故事中浓墨重彩的部分,是三个年轻人心底那人各一份的纯真爱情。翠翠梦里采摘的大把虎耳草,天保的车马两路,傩送的美妙歌声,是三个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一样的温柔似水。一样的纯洁无瑕,一样的健康自然;没有一点矫情,没有一丝邪念。总之,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故事中洋溢着的全然是一种人性人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自然,美在纯洁与良善,美在真实与合理。
所谓美在真实与合理,就如作者所说,“是一种优美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大老天保和傩送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但兄弟俩没有“决斗”,更没有“拱手相送”,而是公平竞争。当然,最后总有一个注定要失败,这就是大老天保。他在心灰意冷中走上外出闯滩的路,不幸遇难。船总顺顺虽异常豪爽豁达,但面对这件事,他心中也不免生就一个“疙瘩”――接受不了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又来做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二老傩送的心里也同样是一个“疙瘩”,他的脸上写满了内疚与埋怨。最后。老人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眼看着无法再重续他期望中的那段美
《边城》之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