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也逐步增强,建筑安全疏散通道的科学合理设计,是保证建筑物中的所有人员在烟气、火焰热、恐慌及其他因火灾造成的各种危险中的安全。在建筑设计中采取主动与被动的消防安全措施,来保证建筑物中的所有人员在危险来临之前能疏散至安全地点。文章对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安全疏散的设计方法及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疏散;设计分析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走廊、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疏散指示、应急照明、消防广播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等。
一、火灾时人员疏散心理及行为情况分析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建筑物内的人员因烟气中毒、火烧和房屋倒塌而受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失火建筑,同时消防队员也要迅速对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扑救。因此,需要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们在火灾事故时的心理状态与行动特点、火灾危险性大小、容纳人数、面积大小合理布置疏散设施,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火灾事故发生时,人们在疏散时的心理和行为与正常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例如,在紧张和恐惧心理下,不知所措,盲目跟随他人行动,甚至钻入死胡同等,都是火灾事故疏散时的异常心理状态。在这些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往往造成惨痛的后果,疏散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如下:
1.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楼梯口疏散。在旅馆、剧场等发生火灾时,一般旅客和观众习惯于从原出入口或走过的楼梯疏散,而很少使用不熟悉的出入口或楼梯。就连自己的住处也要从常用的楼梯去疏散,只有当这一退路被火焰、烟气等封闭了,才不得已另求其它退路。
2.习惯于向明亮的方向疏散。人具有朝向光明的习性,故以明亮的方向为行动的目标。例如,在旅馆、饭店等建筑物内,假设从房间内走出来后走廊里充满烟雾,这时如果一个方向黑暗,相反方向明亮的话,就会向明亮方向疏散。
3.奔向开阔空间。这一点,与上述趋向光明处的心理是相同,在大量火灾实例中,确有这些现象。
4.对烟火怀有恐惧心理。对于红色火焰怀有恐惧心理是动物的一般习性,一旦被烟火包围,则不知所措。因此,即使身处安全之地,亦要逃向相反的方向。
5.危险迫近,陷入极度慌乱之中,就会逃向狭小角落。在出现死亡事故的火灾中,往往发现缩在房间、厕所或把头插进橱柜的伤亡人员。
6.越是慌乱,越容易跟随他人。人在极度的慌乱之中,就会变得失去正常行动的能力,于是无形中产生跟随他人的行为。
7.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遇到紧急情况时,失去了正常的理智行动,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应付紧急情况上,会发挥出乎时意想不到的力量。如遇火灾时,甚至敢从高楼跳下去。
二、疏散安全分区
当建筑物内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并达到轰燃时,沿走廊的门窗被破坏,导致浓烟、火焰涌向走廊。若走廓的吊顶上或墙壁上未设有效的阻烟、排烟设施,则烟气就会继续向前室蔓延,进而流向楼梯间。另一方面,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行动路线,也基本上和烟气的流动路线相同,即,房间――走廊――前室――楼梯间。因此,烟气的蔓延扩散,将对火灾层人员的安全疏散形成很大的威胁。为了保障人员疏散安全,最好能够使疏散路线上各个空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