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要灭 古罗马军团
并非历史,只是传说
古罗马帝国作为在两千多年前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传奇帝国,至今仍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因此当古代中国与古罗马产生交集的那一刻,古代丝绸之路的风光和充满了血与骨的传奇故事,便足够吸引东西方演员一同来打造这部《天将雄师》。从高瞻远瞩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或许也是一条“丝绸之路”。
1989年9月30日,国内媒体转载了法新社关于澳大利亚教师戴维?哈里斯在甘肃境内发现古罗马军队残部流落地的电讯后,紧接着被争相报道,称:中、澳、苏三国史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西汉元帝时期设置的骊?y城是用作安置古罗马战俘的,因而解开了公元前53年,一支六千多人的古罗马军队在卡尔莱战役中被安息军队打败,突破重围后却未能返回,自此失踪之谜。报道当中还介绍说,汉时称古罗马为骊?y,顾设骊?y县,赐古罗马降人耕牧为生,化干戈为玉帛。《天将雄师》的故事设定和走向便以此为依据,进行电影化的二次创作。
但这段所谓的真实历史,仅仅为新闻媒体为夺人眼球所臆造的假新闻。骊?y(念做犁间)作为地名,公元前60年就已经存在,早于古罗马军队被击败的年代,不可能是为安置俘虏而取。从读音上来说,骊?y也可称犁?y,指古国塞琉西亚,而非古罗马,古罗马及近东地区当时被称为大秦。2007年时更有科学家对比过骊?y当地人的遗传基因后,也否定了罗马人血统的传说,认为只是东亚人种。因此
“罗马军团流落中国”之说,也就只是存在于网络当中的一则热贴。基于此改编的《天将雄师》就只能是一次基于历史的美好想象,并无事实根基。
至于到了唐初才有的位于山西境内的雁门关是如何成为《天将雄师》当中通向西域大漠的边关一事,就且当作名字好听吧。不论如何,《天将雄师》让西汉将领与古罗马军队一战的设定,极大地满足了今人对于古代大漠、矗立在东西方的两大文明古国的幻想,虽然听来略有关公战秦琼之趣味,但也顺应了当下潮流,无所谓是否符合史实,只管尽兴足矣。
归家之路,化敌共存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生存史。在生存面临挑战之时,总是会有人以性命相抵,去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在资源贫乏之时,战争是残酷的,也是必须的。只有靠战争才能去换来耕地牧地,只有靠战争才能换来多数人安居乐业。换句话说,战是为了不战。这也是《天将雄狮》的一个核心理念。
但相较2010年的《大兵小将》,《天将雄狮》又过于大动干戈,挑起了东西两个古国的战争,要用多数人的死亡来证明人类是可以化敌共存的,《大兵小将》的反战,就显得精巧许多。《大兵小将》当中用生存之美来凸显战争的残酷,用中国人乐天知命的心态来反衬战争的残忍,如同鲁迅那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激发起观众对于和平的渴望。《天将雄狮》以战止战的方式,并没有比前人更进一步。
史诗般的战争场面并非是《天将雄狮》所要展现的唯一,李仁港将自己对于情感的阐释放进了电影当中。外族之人其心必异,但父子的情感,兄弟的情感,男女间的情感,不论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用情感去激发出人心中美好的一面,从而达到反战的效果,因此化敌共存成为《天将雄狮》最核心的价值。某种程度来说,《天将雄狮》中的战场,仍然是香港电影中的江湖,成龙身上所具有的侠义精神,仍然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独家专访
成龙要灭 古罗马军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