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建筑简介编者按:云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校训“会泽天下,至公百家”不仅是校训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隐含着云南大学两大历史性文化保护建筑——会泽院和至公堂在里面。其实,在云南大学像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又岂止之两栋了, 为铭记这些深具文化渊源的建筑,我们将其列举简介。东号舍云南贡院的建筑之一,为考生居住,考试之处所。明弘治十二年(公元 1499 年)始建。号舍又称文场。建于至公堂东西两侧,东文场有号舍 900 间,建在至公堂东(包括今昆三十中校园) ,现仅存云南大学校园内一排建筑。西文场有号舍 775 间,建在至公堂西侧(今钟楼花圃一带),已无存。 1987 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第一天文点云南大学天文点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昆明经纬度确切地点。1934 年定为云南第一天文点。元代,云南有滇池测量所。清代,全国在 640 处测量天文,云南有 30处观测点。至今已无准确标志可寻。民国二十三年(公元 1934 年),政府组织在该点测量,历时三晚,测得数值二百余,公布昆明经度为东经 102 度41分5888秒、纬度为北纬 25度3分2129 秒。精确度达 001。 1993 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泽院建于 1923 年。 1922 年云南省长唐继尧创办私立东陆大学,在原贡院明远楼旧址修建会泽院, 作为东陆大学主体建筑,以创办人籍贯命名为会泽院。会泽院曾由留学法国、比利时的张邦翰设计。会泽院坐北向南,楼高两层,有地下室,东西南北皆设一门。墙体砖石砌成,厚实坚固。 1936 年,蒋介石到昆明,曾住于此。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昆明,会泽院两次中弹,屹立如常。 1946 年由王景贤设计对会泽院加固并在二层之上增建“仰止楼”。在1948 年“七·一五”运动中,会泽院是最重要的阵地。 1987 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理科实验楼建成后, 1955 年兴建配套工程水塔兼作钟楼。塔共七层,高 26米, 连塔顶钢架共高 30米。由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设计。“钟楼接晖”为云大校园一景。 2005 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理科实验楼(物理馆、生物馆、化学馆) 建于 1954 年。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由三座独立大楼用两架天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端庄典雅,为校园一景。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分别于 1955 年、 1956 年到此视察。 2005 年被昆明市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至公堂明清时期云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明弘治十二年(公元 1499 年)建。至公堂为大殿式建筑,南北向各开一门,门两侧皆设窗棂,光照极佳。南明时期为大西农民军四将军之一艾能奇的定北王府。永历十年(公元 1656 年) 永历皇帝来滇,以此为“滇都”皇宫。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 1819 年),林则徐任主考官,在此主持云南乡试。东陆大学建校后用作礼堂。 1946 年7月15日著名学者闻一多遇难
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建筑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