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及其历史功绩。
联系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经历、治国理念、治国方略、个人素养等方面理解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识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著名的谏臣的姓名及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
年号:
历史功绩:
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在位时出现的著名谏臣:
贞观
开创贞观之治,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自觉吸取隋亡教训,在位时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魏徵(比作一面镜子)
问题探讨
1、唐太宗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对其治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唐太宗将年号改为“贞观”,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志向?
3、为实现理想,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早年随父亲起兵太原、统一全国,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感受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这使得他能自觉吸收隋亡教训,改变统治策略,实行仁政。
希望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的强盛国家
“重视农业“使得国泰民安;”轻徭薄赋”深得人民拥护;“精简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
4、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试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5、唐太宗统治时期“敢言直谏,蔚然成风”的原因.
坚持任人唯贤(不计资历地望、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知人善任(让性情耿直的魏征做谏议大夫,让善于谋划和善于决断的房玄龄、杜如晦任宰相)
唐太宗能虚怀纳谏
唐太宗言行录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事迹
唐太宗
独特的经历
正确的措施
优秀的素养
吸取教训、居安思危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