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手机模具工艺分析.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手机模具工艺分析手机模具工艺分析机壳体材料选择手机模具造价昂贵, 产品所用的材料价格也不菲; 手机中壳体的作用: 是整个手机的支承骨架; 对电子元器件定位及固定; 承载其他所有非壳体零部件并限位。壳体通常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 1 、壳体常用材料(matrial) ABS :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到冲击, 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测试的部件), 如手机内部的支撑架(Keypad frame , LCD frame) 等。还有就是普遍用在要电镀的部件上( 如按钮, 侧键, 导航键, 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 PA-727 , PA757 等。 PC+ABS : 流动性好, 强度不错, 价格适中。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手机外壳,只要结构设计比较优化,强度是有保障的。较常用 GE CYCOLOY C1200HF 。 PC: 高强度,贵, 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 如翻盖手机中与转轴配合的两个壳体, 不带标准滑轨模块的滑盖机中有滑轨和滑道的两个壳体等, 目前指定必须用 PC 材料)。较常用 GE LEXAN EXL1414 和 Samsung HF1023IM 。 2 、在材料的应用上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避免一味减少强度风险,什么部件都用 PC 料而导致成型困难和成本增加; 在对强度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模具评审 Tooling Review 时应该明确告诉模具供应商, 可能会先用 PC+ABS 生产 T1 的产品, 但不排除当强度不够时后续会改用 PC 料的可能性。这样模具供应商会在模具的设计上考虑好收缩率及特殊部位的拔模角。通常外壳都是由上、下壳组成, 理论上上下壳的外形可以重合, 但实际上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注塑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上、下外形尺寸大小不一致, 即面刮( 面壳大于底壳) 或底刮( 底壳大于面壳)。可接受的面刮<, 可接受底刮< 。在无法保证零段差时,尽量使产品的面壳大于底壳。一般来说, 面壳因有较多的按键孔, 成型缩水较大, 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 一般选 % 。底壳成型缩水较小, 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 % ,即面壳缩水率一般比底壳大 % 。即便是两件壳体选用相同的材料,也要提醒模具厂在做模时, 后壳取较小的收缩率。 3、数码相机模具制造上, 很多也以 ABS+PC 料为主要依据来开发模具产品。手机硅胶模具手机硅胶模具制作的一般流程如下; 备料→橡胶压制→喷漆→冲压→镭雕→成品包装。 1. 备料: 其实就是把要制造的原始橡胶块和一些配料( 主要是色粉和其他一些配剂,) 充分合匀, 然后挤压成板状, 再切成所需要的条状的橡胶, 以供后道压制所用. 2. 橡胶压制: 为主要工序, 很容易出意外, 如果橡胶件的很薄或很窄, 就有可能在取下的时撕破( 原因可能是橡胶件的壁太薄太窄, 当时模温高,大约 100 ℃, 所橡胶件太软, 强度不够) 范类见 202 4的 buzze r的外密封件的一条边就是实例; 同时也会有毛边( 其后道工序冲压不能冲到的) 象成型的这种毛边是去不掉的。 3 、喷漆: 喷漆时要特别留意, 一不小心报废率很高, 一般要喷两道漆, 是不同颜色的, 以供后面的镭雕用. 好来喷完, 再来后一道工序. 4、冲压: 就是把不要的飞边冲剪掉

手机模具工艺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