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文学欣赏论文
文
学
欣
赏
论
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诗经中的礼乐文化思想
文学是人类借助语言对于世界、社会以及人生进行的审美观照,同时,文学也是对个人内心的表达。中国文学就是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审美认知,其承载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喜、怒、哀、乐。西部白雪皑皑的高原、东面蔚蓝色的大海、北部寒冷不毛之地、南部崇山峻岭框定出的相对独立的广袤土地上,中华民族享受着黄河、长江的滋养,脚踏黄土地,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出具有中国面貌、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学艺术,中国文学和其赖以存在的载体――汉字、汉语和中国文化一样,历经数千年持续的发展而没有中断,同时也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学和文化因素丰富着自身,至今仍然如阳光、空气一样滋养着当代的中国人。下面结合这学期所学和个人的观点谈一下诗经中的礼乐文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形成。《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其中言草者105处,言木者75处,涉及到了140多种植物,对这些植物的形态、颜色、特征、生长期、生长地和用途等做了大量直观的记载和描述,使读者获得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且《诗经》中的诸多植物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人类生存或生活服务,还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代之礼乐文化是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长久孕育其间的生命力的勃发。在先古时代,统治阶级及劳动人民对待礼乐文化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一套法则,《大雅》、《颂》中居多。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祀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诗经》中的一些植物经常被用在祭祀中,祭祀祖先、神灵以求他们的保护、赐福,因此这些植物就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使命,起到连接人和神的中介作用。在远古的农业时代里,水边,也许正是祭祀的佳处,水边才是一切生命繁盛的开始。而萍,正是水边繁盛水草里,被吟唱的祭祀者看到眼里的那种幸运的植物。萍是利用无性繁殖来繁衍下一代,母株会从水面下之走茎生出无性芽,而长成新个体。这也很符合祭祀的用意,是祈盼子孙宗族繁盛意识的体现。
《诗经》中有《伐檀》一首,估计在二千年的长江流域一代仍有檀木生长。又如《郑风·将仲子》中出现的“檀”,“檀”: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及香料,又可入药。檀木后来成为中国名贵家具的主材。所以檀木是稀有的,在漫长生长的几百年里,要经受风雨的镂空和虫害的侵扰,到制成精美绝伦的器物,在质地坚韧的自然属
文学欣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