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观后感文档2020600字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成长在西柏坡的孩子们——核桃、枣花、二蛋、长生、柏坡小子以及大金瓜,他们也想为革命作出贡献。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西柏坡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柏坡观后感1
11月16日至17日,第45期党校班的学员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的历史让人感动,西柏坡的精神催人奋进。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只有短暂的10个月。开国元勋的旧居简陋得让人心酸,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展开了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使这片沉寂的土地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19世纪的40年代末,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仅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而且
“两个务必”的提出,饱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光辉。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新的历史航程。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在送礼泛滥、敬酒成风的今天,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深邃和凝重!
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及其他人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应:“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2001年12月5-6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的故事、轶闻、伟人的报告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书记在此向全党同志发出了牢记
“两个务必”的教导。当我们面对胡锦涛总书记在这留下的照片和讲话的文字时,那个关于“进京赶考”的故事,仍然在进行“考试”之中。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铁路的火车上,同志们陷入了沉思。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实践和西柏坡精神,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柏坡观后感文档20206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