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3 1 53巷(总241期) 【fJ?大学学报() JOURNAL0FSUNYAT—SENUNIVERSITY (SOCIALSCIENCEEDI—IION) 刘长卿七律的诗史定位及其诗学依据葛晓音摘要:刘K唧的七律“r铸意”、“巧而伤雅”而被明清诗论“列入l+】唐”,这一定位丰芟于尊尚盛小气格的天墩?刘K唧干¨札郜处于盛唐七律经成熟、但尚未形成独特体式优势的特定阶段,郁自‘进一步发掘L 现潜力的自觉意识。与卡十甫的“变格”不同,他在基本保持盛唐七律“jE宗”风韵的挂础f:, 拓lrL件背造意境的川;㈤时突破早期七律程式的局限,探索了按抒情逻辑自由安排结构以及处理情景父系的多种r法,l15c将I“I『{{1折情的功能引入七律,大大拓展了七律抒情的容量和深度,又以深沉蕴藉的岂术特色,为L伴增添r一种删1扛律和七古的表现感觉。此,为刘长卿的匕律在诗史l定化,应当摆脱 f』J、·I1晚之的偏,以jf体式发展的贡献作为评价的诗学依据。关键词:仆优谤;烁意造境;抒情容量;表现潜力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3)01—0020一l1 刘长卿足与札川时代的诗人,按理在唐诗史上应划入盛唐,但历代诗论对他的诗歌尤其足L律的定位,儿乎一倒地“列之|f1唐”。即使有少数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也随即能找到解释的理由。当代学者则都倾 1二将具视为在盛唐中唐之问承上启下的作家,这一定位说明刘长卿虽然是盛唐人,却在风格体调等方面开启r叫1唐。既然结论不存在多大争议,似乎也没有再作探究的必要,但如果细察古人的有关评论,不难行f}1,究觅怎样认识刘长卿七律介于盛唐和中唐之间的特点,还是有一些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儿由于学界公认刘长卿L律的风格不同于杜甫七律的“变格”,倒是更接近盛唐七律“正宗”王维、李颀的风貌,这就引f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刘长卿七律被划人中唐,究竟依据什么诗学标准?今人的有关研究虽然也曾从柴些角度提及刘长卿“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笔耆认为尚不足以回答以上这个较真的问题..因此本文拟联系宋以后诗论中的盛唐与中晚唐之争的诗学背景,辨析其划分诗人时代的诗学依据,并从七律体式建设的角度,对如何为长卿七律在诗史上定位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在历代诗论中,少数学者认为刘长卿属于盛唐的主要理据是其实际生活年代。如宋张戒说:“(随州诗)与杜子美并时,其得意处,—美之匹业也。”‘。明术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列举盛唐诗人渭:“丌元、天宝巾,杜子美傻继出??真所谓集大成者,而渚作皆废矣??他如岑参、高达夫、刘长卿、孟浩然、元次山之属,成以兴奇相岛,取法建安、”也是将刘长卿置于高、岑、孟、杜等开元灭宝诗人之间的。清阎若$收稿日期:201209~l2 作者简介:葛晓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访问讲座教授(香港9990077), ①张戒:《岁寒堂诗话≯巷上,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60页②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08页.、 20 刘长卿七律的诗史定位及其诗学依据璩《题刘随州诗集》说:“刘长卿之为盛唐也无可疑,而分刘为中。尝推其故,盖高榇误读《中兴问气集》, 以‘中兴’为‘中唐’,于是所迁钱起、刘长卿等二十六人,除孟云卿外,尽从而‘中’之。此致误之由。水心犹未核及。”①又赞叶水心疑刘长卿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为“具眼人”。潘德舆也说:“盖随州开元间进士,论诗必分时代,当系盛唐。以文房为中唐者,误也。”②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说:“昔人编诗,以开元、大历初为盛唐,刘长卿开元、至德间人,列之中唐,殊不解其故。”⑧但他随即对盛唐和刘长卿的诗歌声调加以分辨,自己解释了其中缘故。可见,他们认为如根据刘长卿的生活年代,是应当将其视之为盛唐诗人的。另一种将刘长卿和盛唐王、李并提的看法,则是出自神韵派的王渔洋。他认为:“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④并批评高仲武没有眼光:“中兴高步属钱郎,拈得维摩一瓣香。不解雌黄高仲武,长城何意贬文房?”⑨指出钱起、刘长卿都是能承王维风格的中兴诗人。赞成此说的不乏其人,如乔亿说:“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㈣方东树说:“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⑦贺贻孙《诗筏》也说:“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⑧这些学者多从神韵风调着眼,将刘长卿的七律看作是王维、李颀一路。而王、李的七律在明代诗论中,是一向被视为盛唐之正宗的。笔者曾在《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一文中梳理过当时的七律
刘长卿七律的诗史定位及其诗学依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