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合肥市南门小学 王志强
指导思想
课的设计依据
教学过程
教学总结
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体能、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学习、讨论、合作与交流,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竞争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本节课所学的“正面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动作,也是比赛中队员之间最基本传球方法。本课以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切入点,安排了练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传球主要是蹬(地)、伸(臂)、翻(腕)、拨(指)动作。接球时是伸(臂)、收(臂)、屈(肘)缓冲动作。本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传球能力,为学好篮球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喜欢展示自己的动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本次篮球课是第二次课,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对篮球有所了解,并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次课教学双手胸前传接球也相对比较容易。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基本了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并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通过学习篮球胸前传接球技术,熟练掌握正面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现、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掌握手型1传球:伸臂、翻腕、拨指
2、接球:伸臂迎球、指外展、接球后缓冲。
难点: 传接球动作协调连贯(传得准、接得稳)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模仿、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本课采用了观察、模仿、思考、讨论、练习以及游戏竞赛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游戏—网鱼 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的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同学,其他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重新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规则:(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组织如图:
基本部分
1、熟悉球性练习
方法:绕腰、“8”字绕环。
练习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2、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
动作要领:(传球)双手用力均匀,动作协调,翻腕和拨指要快;(接球)伸臂迎球,触球缓冲。
练习教法:讲解,示范,学生仔细观察、模仿,教师指导学生两人原地配合传接球练习,并讨论传接球的正确动作,互相纠正 。
3、俩人一组移动中练习
目的: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传接球的基本动作,团队合作能力。
双手胸前传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