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小老鼠看书
(打一成语)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的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 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
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A )
( B )
( C )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他的《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跳读 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 为了说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这个问题,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5.“套板反应”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推敲”的典故
《史记》“李广射虎”
这些事例,哪几个跟思想情感的变化最紧密?
前三个跟思想情感的变化最紧密。
这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有什么密切的联系?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这两句有什么差别?
“这”字句与“是”字句的比较: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出现。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
《咬文嚼字》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