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doc第六章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堂、重视环境陶冶、与 生产生活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沟通等方式。
第一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一、 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要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 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就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和教师自身 的成长。
二、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发掘和利用教材本身的素质教育因素
教材的基本属性:工具性(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艺术性、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索气氛
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反作用于教育目标, 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具备如下特点: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
点强调情趣性。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新教学技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第二节强化活动课程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概念,在与课堂教学的比较中,我 们可以认识它的基本性质与主要特点: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
第一,促进学生博学多闻,为系统学习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
第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向志趣、志向的跃升。
第三、使学生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方 向,形成独特的个性。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
一、 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包括:1、形成学生对人、对事的 正确态度;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3、让学生掌握课堂上难以接 触到的知识)
二、 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三、 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第三节重视环境陶冶
一、 学校环境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发展。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发展。
二、 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
注重自然环境(新建学校应设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及日照
充分的地段;优化教室的自然环境;控制噪音;绿化校园)
改善物理环境(一是校舍设施;二是校园布置)
3 .优化精神环境(社会环境)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领导的作风,是学校内部的“意 识形态”)
第四节 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 教育两个方面,表现:
第一、劳动技术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第二、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的重要途径。
第四、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五、劳动技术教育也是促进学生生理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做起: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有关学说为 指导,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2、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任务;3、 适应经济,社会现状,选择恰当的内容、形式;4、因地制宜,建立
新体系。
二、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素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第一,使
第六章 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