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技术预案.doc永嘉县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置
技术预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 141号),进一步加强我县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有效防范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规范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提高处置效果,切实维护 其健康权益。根据《浙江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技术预案(试行)》要求,结合本县实际, 制定本预案。
1、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监狱管理等有关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保 健、检验、随访、管理、执行公务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破皮肤、 粘膜,从而发生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适用范围
卫生、公安、司法等系统有关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负 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负责抓捕和监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嫌疑犯、犯人、 吸毒人员的公安、监狱、劳教等系统的工作人员。
3、 工作原则
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确保在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
2卫生、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3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本预 案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工作制度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并为工作人员 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4、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采取应急措施,对暴露者进行危险 性评估和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同时向有关 部门和领导报告。
1报告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在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同时,应立即 报告所在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或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 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
2危险性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评估工作可 由所在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或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
2. 1暴露级别评估
暴露源的概念: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根据暴露源接触的不同方式,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 3级。
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 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且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 可见的血液。
4. 2. 2暴露源病毒量水平评估
根据暴露源不同病毒量水平,分为轻度类型、重度类型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 计数正常者,为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技术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