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doc: .
唐五代越窑青瓷技艺及艺术特点
闻名于世的越窑青瓷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 越窑之名,最早见
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越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 当时,
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 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内的
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 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 尽管生产越窑
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
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 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 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 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 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唐代越窑青瓷佳品中除了执壶、罂、盘、缸、洗、钵、碗、杯以外,还有灯盏、熏炉 等器皿,如浙江临安出土的越窑褐彩如意云纹镂孔熏炉,全器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盖 呈头盔形,有镂孔,釉色青绿,整个炉身绘有釉上彩如意云纹,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观赏 性。炉身下设五个兽头支足,炉座的造型也颇具特色。此炉为焚香用具,体积较大且造型别 致,为唐代越窑青瓷的上品。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不仅质量显著提高、品 种繁多,而且装饰亦精美动人。瓷器的质量较高,在器物的装饰上与三国两晋时期一脉相承, 并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有独到之处的作品, 使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更加璀璨
夺目。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 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
更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产品。
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 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
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 另有一种在器物上堆贴花卉、 人物、鱼兽等的方法,器物常见的有碗、 盘、水盂、罐、盒等,
特色器如瓷砚、执壶、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腹的越瓷瓯,风靡一时,成为文 人墨客的歌咏对象。
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 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 其是刻花大为盛行,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丰富 多彩。
唐代陆羽曾在《茶经》一书中有此评价:“碗,越州上……
越窑青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