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模板.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湖州师范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徐燕双班级 20141124 学号 2014112445 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周斅源开题时间 设计(论文)题目 XXXXXXXX 问题探论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赋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通过征收赋税以维持其自身存在。国之大事,食货为先,而农为食货之本。到了宋代,尽管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达了历史的高点,但农业部门的主导地位始终没变,而其赋税的组成结构却出现了重征榷轻正赋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宋代特殊的政治经济土壤,多方面、多角度的得出宋代重征榷轻正赋的原因,从而给予这一个特殊现象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宋代, 对于重征榷轻正赋原因的分析, 时人基本持重农抑商之说。 1995 年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 提出强化的国家政权是基本条件;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物质基础; 兵制变革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政府与地主阶级瓜分地租失利,从而不得不转向依赖征榷之税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仍有可陈说之处。攫取征榷之利,当然需要中央集权的专制强权作保障,但政府为何着眼于征榷而非其他,仍需要论证。另外,从宋到明清,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按照李华瑞的推论,征榷应更受重视,但事实上,征榷的地位在明清时期已明显下降。 1999 年,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下) 》对宋代征榷制度进行探讨,将宋代征榷受重视归因为与当时的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在这一观点的论述十分简单,发掘很不充分。 2001 年,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认为“宋代重征榷轻正赋的赋税结构, 系承袭唐后期制度而来, 开国之初对它未大为经制, 更兼政治因循守旧, 无力整齐地方, 清理田赋, 遂使这一承袭于前代的赋税结构成为定制,而有加焉”。包伟民这一论点虽合理,但也仅仅是从重征榷轻正赋的历史角度来分析,故分析不够全面,不能对此现象作完整解释。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还未系统化,因此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通过宋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征榷制度的论述,从经济、政府、商人等多方面来挖掘宋代重征榷轻正赋的原因,并由此探析宋代征榷制度的特点, 从而给予宋代重征榷轻正赋这一个特殊现象以及征榷制度一个正确的定位。本论文主体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宋代正赋的主要情况。这一部分中有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主要陈述了宋代的土地政策的特殊性以及其具体政策, 主要包括土地开垦、占有和买卖的自由。第二个板块主要论述了宋代的田赋制度以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宋代田赋收入的锐减是必然趋势。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宋代重征榷的原因,主要得出了三点结论: 第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征榷制度提供了成熟的经济基础。第二, 征榷制度为“积贫积弱”的宋朝提供了税源。第三,征榷制度为宋政府与商人相互结托提供了条件。第三部分我分析了宋代征榷制度的特征。通过论证,得出了征榷制度的三个特征是:第一、征榷之利的大量增加无法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二、征榷之利的增加并不意味对农民盘剥的减轻。第三、征榷制度的实行必须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这是本论文采用的主要方法。运用文献法收集有关宋代土地、财政、商品经济乃至民生状况的资料,包括各种正史、政书、官修史书和宋代时人对时事的评价,也包括今人的一些研究。通过查阅、鉴别和整理,对收集的资料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012luyin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