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名解: 倒金字塔“结构”——即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 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和项事实。解释性报道——即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 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 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 以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新闻素描——用朴素自然的描写手法、准确平实记录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新闻述评——又叫述评性消息,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述夹评的新闻体裁。选择及填空: 1 、新闻具有时间新近、内容新鲜的特点。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 、作者的立场、观点、意见、倾向,应寓于对事实的选择、安排和客观叙述之中,让读者自己从事实中去领会作者的意图,辨别是非曲直。 4 、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5 、新闻语言还必须简练、通俗、生动。 6 、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消息,一般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部分构成。 7 、联系时代背景研究新闻作品,首先应从新闻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方面,考察它与时代的关系。 8 、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它的表现形式上。 9 、黄远生对通讯文体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0、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 体现于整个过程, 大体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共性与个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11、《惊心动魄的脑科手术》是一篇特稿。 12 、早在 20 世纪初,美国《麦克卢尔》杂志上登载的林肯· 斯蒂芬斯的《城市的耻辱》开“黑幕揭发”之先河。 13 、调查性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人某事进行的“单项揭丑式”报道,如“水门事件”报道。一类是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综合分析式”报道, 揭露剖析政府的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的弊端。 14、《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运用了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的手法。 15、《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是一篇人物新闻,运用了人物对话的写作特色。 16、《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 17、《上海严寒》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18、“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是臧克家的诗句。 19、《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是一篇新闻述评,作者是范敬宜。 20、《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是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21、《从邮局看变化》通篇运用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特色。 22、《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是连续报道。 23、《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是动态新闻。 24、《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采用据实、写实的写作特色。 25、《京郊出现科学热》主人公是水稻专家廉平湖教授。 26、《滦河水向天津奔来》是现场新闻,此文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27、《抢菜记》运用了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 28、《鄱阳湖出现世界上的最大的白鹤群》巧妙地运用了数字。 29、《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是体育快讯,其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 30、《好啊!诚实永存》是一条歌颂普通人的高尚的价值观的人物消息。 31、《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是经济新闻。 32、《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中的导语设置了悬念。 33、《别了,“不列颠尼亚”》运用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9524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