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魔戒――第一部-魔戒再现》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魔戒――第一部-魔戒再现》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oc《魔戒一一第一部-魔戒再现》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魔戒一一第一部:魔戒再现》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摘要:隐喻是语言发展历史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隐喻也是一 种重要的认知机制。本文以《魔戒再现》为素材,对文本中隐喻认知 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隐喻认知在英语文本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隐喻;认知
作者简介:朱晖,学校:合肥工业大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文美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2012) -09-0130-02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它是从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映射 的结果。西方隐喻的研究从公元前三百年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到当代符号学家艾科,哲学家赛尔,语言学家莱考夫的发展,隐喻开 始为其朝着多学科交叉发展奠定了基础。很多学者认为,隐喻的发展 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创造新的意义和提供看待 事物的新视角。隐喻的认知角度研究阐释应当追溯至洛克,他在1689 年提出了类似于概念隐喻的观点。德国哲学家Blumenberg第一次使 用了 “隐喻学”这一术语,提出隐喻应该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研究。近 年来隐喻认知研究的杰出人物当属莱考夫和约翰逊,他们在著作《我 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强调了隐喻认知作用: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 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都是这样。目前, 中西方学者研究热点集中在概念因与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上。由此而 来,隐喻成为了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 语言以及思维现象,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类文本之中。
本文借助认知隐喻的建构与解读,将其充分运用到小说文本的分 析之中,将文本置于隐喻认知机制下进行重组和在认知,对于读者理 解文本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也能使读者从认知视角下理解隐喻的内涵
以及语言特征。
二、隐喻认知与文本理解
、隐喻相似性在文本中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提出:难能可贵的是做一个隐喻大师。这是一种不能 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东西。它也是天才的一种标志,因为一个好的隐喻 隐含在不同食物中发现相似性(Aristotle, 1459a:5-8)。相似性就 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相似性是隐喻存在的基础,存在于客观 世界和主观世界认知之间的互动,具有可创造性。理查德(1965)也 曾提出本体和喻体需要理由,所谓的理由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 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有大有小,有的甚至不存在客观相似。莱考夫 和约翰逊(1996:126)强调了隐喻的创造相似性,批驳了隐喻是基于 相似性的观点。相似性是源域和目标与之间的共通之处,也是一个对 称概念,隐喻并不能完全表达相似性。相似性较大的人们可以很容易 地感觉到,相似性较小或者客观不存在相似性的事物就需要进行相似 性的创造,这样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就衍生了新的视角。束定 芳也提出了隐喻的相似包含了形状,功能,以及心理相似。
1. 1、容器隐喻
容器隐喻是本体性隐喻的一种。就是将本体(比如视野,行动, 状态,事件等)看作成为一种容器,容器隐喻能够具体表达一些比较 抽象的概念,使读者可以更容易的理解这个世界。莱考夫和约翰逊研 究发现,容器隐喻在英语中多用来描述比较抽象的视觉,地域范围, 时间,动作活动和状态等,用“in”和“out”的概念

《魔戒――第一部-魔戒再现》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