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四月
目录
1前言
2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
2(一)发展基础
4(二)有利机遇
5(三)问题挑战
7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原则
9(三)主要目标
12三、主要任务
12(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5(二)大力发展重点产业
27(三)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33(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6(五)调整优化工业布局
39四、重点举措
39(一)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工程
40(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
41(三)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42(四)工业投资推进工程
43(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45(六)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
47(七)品牌和标准促进工程
48(八)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49(九)节能降耗推进工程
51五、保障措施
51(一)健全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
51(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52(三)保障工业用地合理需求
53(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53(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54(六)完善财政引导机制
55(七)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附件
1、杭州市工业转型升级任务分解表
2、杭州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导向
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时期,杭州将实现人均GDP10000美元向20000美元的跨越,工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工业仍然将是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支柱。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体制、环境和区位等优势,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是“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规划主要任务,一是提出“十二五”时期杭州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二是提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三是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市认真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和“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预定总体目标,工业总量与运行质量位于全国中心城市与副省级城市前列。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5001>.2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91%和170%,“十一五”%和22%;%,;,%。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型重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速高于轻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也有一定程度提高。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集聚发展取得成效。“十一五”时期,经国家审核批准我市新设立了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被列入省级首批14个产业集聚区;杭州装备制造业、萧山纺织化纤、余杭家纺、富阳造纸、建德精细化工等被列为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调整了57家市重点培育的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增设了一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城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工业逐步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聚发展。据统计,以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为平台的块状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0%,形成了萧山纺织化纤等产值超千亿元及余杭家纺、富阳造纸、临安装备制造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块状经济。
大企业培育成绩显著。2010年,全市有11家大企业大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3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172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38家企业入选2009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56家企业入选2009年度中国最大1000强(入选企业主要为工业企业)。全省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我市有42家入围。
创新
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