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吕丽君《我不拖拉》基于标准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不拖拉》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 我的好习惯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时:第一课时
设计者:吕丽君/郑州市二七区台郭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我不拖拉》一课侧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不拖拉的好习惯,体现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我不拖拉》一课,侧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不拖拉的好习惯。本主题主要采用交流讨论、经验借鉴等方法。重点在于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基本的学习、生活好习惯。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不拖拉”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材第一版块就以孩子拖拉时的常用语言“等一下”与“还没完”为切入点,引出孩子生活中的拖拉现象,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地对话、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拖拉”在我们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在生活中还是“有点关系的”,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意义,感知拖拉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最后,通过“和‘拖拉’说再见”这一话题的讨论,借鉴家人、长辈、同伴的经验,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学会告别拖拉、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也会渴望有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但由于年龄尚小,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有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拖拉现象发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让他们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活动、评价反馈等途径,由浅入深地认识到拖拉的危害,让学生敢于面对、学会解决,找到告别拖拉的好方法,学会珍惜时间,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
,发现生活中的拖拉行为。
,感受时间的意义,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听故事、交流讨论认识拖拉现象和生活中的拖拉行为。
、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拖拉”故事汇
活动一
“梦游拖拉王国”
2. 同桌交流,猜一猜:“他们参加运动会得到了什么样的成绩?”
3、续编故事,感知拖拉
(完成目标一)
能够合理想象,初步感受拖拉现象。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七嘴八舌话“拖拉”
活动一
: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生活中的拖拉都会说什么?
活动二

吕丽君《我不拖拉》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