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信息化发展现状分.doc农电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阅读说明:
详细的农电信息化建设数据见“2010农电信息化建设调研表格-数据汇总分析”权威数据,同时“2010农电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_分析及对策”这两个文件为农电领域10年比较权威的信息化调研报告,但在投资和市场份额数据上体现较少,原因是:一个因为现在各省十二五详细规划都在研究出台中,国网的十二五规划中,信息化也是一个较笼统宽泛的概念,没有就农电信息化提供更加详尽的数据,或许在近几个月各省详细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农电信息化投入数据才有可能汇总得出准确全面答案。
下边整合的市场情况分析和调研报告,从数据角度可推敲性、科学性不是很强,因此仅供参考。
电力信息化情况简述
电力信息化是一个围绕变革不断深化、不断突围的过程。随着1998年电力行业的重组,40%的被调查者成观望的态度,谁也不能保证今年上的系统,明年是否用得上。仍有60%的企业愿意突围,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将是电力行业用户持续投资的热点。但当我们谈到对目前应用软件的看法时,近70%被调查着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由于IT厂商对电力行业了解不深,以致开发的软件功能单一,跨部门集成不好。
回顾一向被誉为“三密”(即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电力企业在IT方面的所为,最不吝啬于在 IT方面的投资。据介绍,这几年电力行业在IT方面的投资以百亿元计。因此财力雄厚的电力被IT厂家视为必争之地。尤其是,继银行、证券、石油等行业的体制变革后,这两年电力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体制变革必将把电力逐步推上市场化道路,面向市场经营的电力企业更需要借助IT技术革新,这无疑为IT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那么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情况如何?目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是什么?调查显示,电力信息化是一个围绕变革不断深化、不断突围的过程。虽然变革的反复不定多少挫伤了企业的信息化热情,40%的被调查者表示正在等待、观望,但变革给IT应用带来了广阔市场,60%的被调查者对辅助决策、EAM(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希望抓住变革先机,靠IT突围。
财力雄厚 基础设施先进完善,电力是一个充满了变革、重组的行业。电力信息化就是一个围绕变革不断深化、不断突围的过程。回顾数十年的信息化历程,从60-70年代的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到80-90年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项业务应用,再到90 年代的办公自动化、各种MIS系统的应用,电力信息化逐渐从生产操作层走向管理层,并向更深层次拓展。但最让人感叹的是电力基础设施的先进和完善。据业内人士介绍,为搭建电力专用通信网,已投入近百亿元,其先进和完善,甚至是许多通信运营商都无法比拟的。
至今让许多电力企业信息主管记忆深刻的是1997年-1998年这个分水岭。1997年8月原电力工业部正式颁发《全国电力计算机网络建设规划》,正式拉开了电力信息网络建设序幕。而1998年,国家调整电力建设战略,筹资3000多亿元,将电力建设重点转向电网建设,对全国2000多个县、 280个城市的电网进行改造(即对城网和乡网的“两网改造”工程)。得益于“两网改造”,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
总结近年来的信息化,国电信息中心企划咨询处处长辜体仁介绍说,这两年主要是建设、改造或升级电力专用通信网,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计算机广域网,推广基本的OA、MIS应用。到目前为止,电力专用通信网已日趋完善,形成了微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通信手段,通信范围覆盖全国。在此基础上,基本建成从国家电力总公司→华中、华北等区域电力中心→省电力公司→市县电力公司→变电所(局)的四级计算机网络和电力生产调度网络,成为生产控制、电力调度以及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下,电力行业基本建成一个覆盖全国、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OA系统。被调查的电力公司都表示,从省公司到市县分公司再到变电所,所有办公文件可以单线在网上无纸化流转、审批,只有部分地方是网上、网下双轨运行,但正在抓紧完善。而国家电力信息中心网控中心高级工程师邹宇介绍,今年重点任务之一是把总公司与各省公司的OA互联,彻底形成一个闭环的无纸化办公环境。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各个电力集团公司首先在有效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电力自动化(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人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等。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
农电信息化发展现状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