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禹偁的诗词《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禹偁的诗词《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赏析.doc王禹偁的诗词《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赏析
《春居杂兴二首》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组诗作品,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拆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王禹偁的诗词《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欢迎阅读!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赏析】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诗人被贬官,所居住的环境很差,还好篱边有两株桃杏可供妆点,诗人心里倍感慰藉。可是突然有一天,春风肆虐起来,不但吹折了几根花枝,连枝头上正在啼叫的黄莺也吓走了。“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春风啊,你为何就容不得我这里仅存的一点美好呢?春天桃杏花开,桃花嫣红,杏花洁白,一红一白相映,在篱边摇曳生姿,给诗人的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诗意。春风无知,吹折了花枝,也是无意识的“行为”,自然界本就多“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无常天气。诗人偏要责问春风,真切地反映出诗人心头之恨,表达了诗人对桃杏的感情之深厚,从而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并无过错的桃杏还无故被吹折,暗喻着作者被贬谪的遭遇,含蓄地将作者心中的不平与愤懑表达出来。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作此诗后,其子曾提出诗的后半部分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他改写。诗人听后十分高兴,认为自己的诗暗合杜甫,还咏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王禹偁晚年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还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境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的风格。
扩展阅读:王禹偁的人物生平
王禹偁出身贫寒,《东都事略》和《宋史·本传》都说他世为农家,《邵氏闻见后录》谓“其家以磨面为生”。他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山东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984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他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扬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咸平四年(

王禹偁的诗词《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