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年鉴一、什么是年鉴? 年鉴是一种工具书, 把某个领域中一年内的重大事件、重要依据、文献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这就是年鉴。年鉴大体可分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年鉴的“年”一般是按出书年份标识,内容为上一个年度的资料。例如: 1985 年的年鉴, 主要发表 1984 年的资料。由于年鉴具有史料价值,有些年鉴也把前若干年的部分历史资料列为重要内容。我国年鉴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 年代的《宋史· 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是已经失传。解放前, 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 地方性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 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其中《中国年鉴》 1924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说是当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年鉴。我国年鉴出版工作的大发展是在 80 年代。 1980 年首先出版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到 1981 年出现了“年鉴热”,年鉴品种增到二十多种,近年又陆续有所增加。《年鉴》是逐年记载事业发展进程的编年史册。为便于读者查阅, 《年鉴》在编辑体例上兼有工具书的特点, 因此也可称之为史册性工具书。二、年鉴的意义、特点与作用(一)意义: 年鉴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记录了每年各项工作的新面貌、新成就、新发展, 集中反映了整体工作的发展脉络, 为指导企业工作发展、制定决策等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年鉴作为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的强有力阵地, 将每年的新成果、创新的新思路、发展的新经验载史成册, 留于后人, 以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 又给人以良好的启示, 展望未来,推动更好的发展。(二)特点: 年鉴是一种工具书, 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功能齐全的特点。(三)作用: 年鉴的作用主要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各级各部门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一本好的年鉴, 能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借鉴。三、年鉴的文体特点“文无定法”, 年鉴作为一种独特的工具书存在, 它有区别于其他出版物的文体特点, 行文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至少在同一本年鉴内,应该有统一的规范。年鉴中除特载、专文、大事记、统计资料、附录外, 信息主要是条目表现, 因此, 年鉴的文体主要是条目, 年鉴条目的文体是记述为主, 兼具说明。道理很简单, 但操作起来往往容易走形,“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一写就错”。共同特点是: 非专职搞年鉴,多为“半路出家”, 对年鉴性质欠了解, 容易受个人写作习惯影响。一写年鉴往往容易将自己的优长发挥, 或巨笔挥洒, 大发宏论: 或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或躲闪腾挪, 游戏文字; 这样, 使辞书、工作总结、新闻报道等文体特点在年鉴中出现,影响了年鉴的规范化。四、年鉴规范化操作(一) 文字表述应注意的问题 1 、忌穿靴戴帽年鉴是由多条目组成的, 好的条目贵在用简炼的文字、最短的篇幅,为读者提供最多最新的知识、资料和信息。年鉴的文字宜简洁、朴实为好, 应把套话、空话删减到最低限度, 要做到惜墨如金, 开门见山,单刀直人,只要把事实记述得准确真实就行了,尽量简短。 2 、忌空洞无物年鉴的条目应注重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用事实和数据把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如果定性不定量或定量数据不全, 条目将流于形式。内容不充实,虚话、套话多,空洞无物,是年鉴编写中的大忌。 3 、忌细节描写年鉴要求言简意赅,一些琐碎的、枝节末叶的细节要尽量简化。 4 、忌绝对化年鉴资料要求实事求是, 不夸张、不溢美, 要留有余地, 不要说得太绝对化。一些词组、句子要慎重使用。如: 极大地、作出贡献、发挥重大作用、引起强烈反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等, 既绝对又模糊。总之,年鉴要求直陈其事、实事求是、不加评论、文约事丰、言之有物、分寸恰当、通俗易懂。(二)词语表述应注意的问题(1 )少用附加句。年鉴在条目行文方式上要简炼,字字落实。多短句, 少长句; 多主谓句, 少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 多实词,少副词、助词、形容词、感叹词、夸张词等。如:“ 2009 年,由许昌学院主办、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河南省英语教学年会’在许昌学院召开。”该句若用于一般公文, 未尝不可, 但明显不合年鉴章法, 完全可以改为:“ 2009 年, 河南省英语教学年会在许昌学院召开。”(2 )少用“了”字句总结报告中经常出现“取得了”、“促进了”、“进行了”、“改善了”、“达到了”、“增强了”等,一“了”到底。“了”是时间助词, 表示动作或一项任务的变化或完成。而年鉴记述的都是已发生的事,整部书的内容都已“了”,故许多“了”字都可去掉。(3
如何撰写年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