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对崇州市“ 1+4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崇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 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 1+4 ”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崇州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粮食规模生产, 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改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弱势产业地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开创了粮食和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新局面。崇州“ 1+4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崇州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型实践探索, 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关键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崇州市崇州市地处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位于天府之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 万人, -2- 辖 25 个乡镇。全市大体形成山地、浅丘加平坝的土地结构, 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说, 是传统农业大县, 也是四川省主要产粮区。为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近两年来, 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 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建立并大力实施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的经营方式,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探索实践了一个农业经营方式、四大农业服务体系的“ 1+4 ”农业发展模式, 推动粮食规模生产, 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了粮食和农业生产新局面。崇州“ 1+4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充分体现了崇州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时代精神。一、一个农业经营方式: 推动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崇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从 2010 年即开始推行。分别在隆兴镇杨柳村、桤泉镇生建村开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规模种植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全面推行。截止目前, 全市共发展从事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43 家, 涉及 12 个乡镇, 入社社员 1924 户, 入社土地面积达 8 亩,计划在 2012 年全市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规模经营模式。崇州市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的农业经营方式, 其目的是实现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3- (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照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出资组建农村土地合作社。入社农民按 亩折成一股,每股出资 1 元作为合作社生产启动资金。股份合作社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二)聘用能人负责经营管理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理事会出面聘请农业技术人员、种植能手等能人为生产经理(每个生产经理可承担 3—4 个合作社) ,并签订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奖赔合同。其中水稻种植亩产要达到 400 公斤(富硒优质水稻) ,亩均机具、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管理等生产费用要控制在 510 元以内, 超产、减产部分分别按 50% 奖励或赔偿。(三)选择专业人员从事生产农民入社后只参与土地经营决策、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其生产劳动由合作社与“农业服务超市”签订专业化服务合同,由“农业服务超市”提供经过技能培训的人员和装备进行,全面实行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机械化生产, 并按照“文井源”品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订单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实行种子、肥料、农药“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管理“四统一”。-4- (四)建立互动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社实行大春种水稻(富硒水稻) 、小春种经济作物( 如特色蔬菜、食用菌等)。年终经营纯收入按 9:1的比例分红,收入的 90% 用于土地入股分红, 10% 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聘用的生产经理, 主要靠出租农业机械、销售农资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收益。如去年杨柳股份合作社聘任的生产经理周维松, 从种植收入中获得 3022 元收入, 代合作社组织机耕、种子、肥料、农药等批零差收入 7050 元。调动了农民和生产经理人双方的积极性, 形成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五)引导土地合作社规范运行为促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今年市农发部门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崇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联合会下设粮油、蔬菜、畜禽、茶叶、食用菌、水果、专业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